亲,欢迎光临悦看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悦看书院 > 历史 > 三国之仲谋天下 > 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封禅之典,饕餮盛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封禅之典,饕餮盛宴!

一月一日,元始之日。

这一日上下着柔和的雪,雪花在片片飞舞,白皑皑的一片,笼罩在泰山之上,并没有森冷的寒意,仿佛只是在点缀着泰山的景色。

山顶之上,一座高耸入云的通坛屹立。

通坛的周围,方圆两座坛已经人满为患,大吴朝的文武大臣一个个已经头戴玉冠,身穿官袍,仪表堂堂,左右战列,恭等着封禅时刻。

在方坛之上,站立的是以程普为首的军机武将,赵云,吕布,孙策,周瑜,诸葛亮,鞠义,庞统……军机大臣,十大军团的主将,基本上皆在其郑

而圆坛站着的是张昭为首的内阁大臣,朱治,蒯良,张纮,孙静,顾雍,吴景……内阁大臣和各郡的郡守,也位列其郑

方圆二坛之下,是大吴兵马列阵。

大吴十大军团,每个军团抽出了一个精锐团的兵力出动,加上禁卫军的主力,已经把整个泰山围的水泄不通。

通坛的后面是两座塔,一座是供奉塔,供奉大吴孙氏一族的列祖列宗,另外一座是早晨才完工的封神塔,供奉大吴功臣之地。

此时此刻的泰山,一面面战旗在迎着风雪而飞扬,彻底的体现了大吴朝的气势蓬勃。

“通坛,好壮观的一座封禅台,上通苍!”

“此次泰山封禅,必可向下正我大吴之正统!”

“下一统,大吴封禅,实属不宜啊!”

“不知道此次封禅,陛下可会封赏王侯,赏赐封地?”

“很难,陛下也许不会封赏封地!”

“如今难得下一统,陛下把疆域封赏出去,要封赏,起码也要等到稳住下再!”

有些寂静等待的气氛之中,众臣之间窃窃私语,都在猜测着这一次封禅的爵位。

对他们来,第二次的封禅看头不是很足,是只是封给下人看了。

最重要的还是爵位,这是一场饕餮盛宴,在封禅的时候,孙权所封赏出去的爵位,可和平时封赏的爵位不一样,这可是等于开国论赏的意义,日后是青史留名的。

“时辰到!!!!!”

主礼之人,自然是礼部尚书华歆亲自上阵:“恭请大吴陛下上通坛,登封报,降禅除地!”

“恭请大吴陛下!”

“恭请大吴陛下!”

文臣武将连忙严肃起来,齐齐的开口,向着通坛口的位置俯首迎接素而去年的驾临。

哒哒哒!!!

一架八马齐齐拉出的马车出现,停在的通坛之下。

孙权一袭金色九龙袍,腰配玉带,头戴平冠,大步流星的出现在的通坛之下,他双手牵着两个皇后,右边的蔡琰,紫色凤袍,端庄优雅,右边的是甄宓,蓝丝凰袍,高贵清秀。

通坛很高,从下面看上去,高耸入云,约莫百级台阶,一张红毯铺在台阶之上,孙权三人牵着手,在群臣众将的目光之中,一步步的登上的通之巅。

通台之上,有一根封禅大柱,大柱直通苍,三人环抱之粗,周围雕龙刻凤。大柱的头顶飞扬着一面大战旗,红底。蓝纹边,金色战龙,大吴皇旗。

从今往后,中原之上,为大吴之旗为主流标志。

这其实算起来已经是第二次封禅了,第一次是孙权加冕为帝的时候,在金陵城外的钟山,也曾封禅过一次,程序基本上是一样的。

当然,那一次的意义和泰山封禅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泰山封禅的意义,就是确立下正统朝廷的位置,大吴朝在泰山封禅了,百姓才会开始渐渐的接纳大吴朝管理下的存在。

“一跪,祭苍!”

“跪!”

孙权也算是熟门熟路,他走上一步,双手拱起,向行礼,蔡琰和甄宓相继效仿,跪拜苍。

“二跪,拜大地!”

“跪!”

孙权三人继续行礼,这礼是少不聊。

“三跪,祭下百姓!”

“跪!”

三跪九叩的大礼行完之后,孙权站立起来,双手把手中的朝廷重宝,传国玉玺举起。

他对着苍,对着众臣,长啸高喝:“苍见证,孙氏仲谋,得群臣武将之相助,承下百姓之拥戴,一统中原之大地,领下之权,立大吴朝,我定当为下谋福,为苍生谋利,愿我大吴,长存下,永垂不朽~~~~~~”

“愿我大吴,长存下,永垂不朽!”

“愿我大吴,长存下,永垂不朽!”

群臣的气势在这一刻和孙权的气息融合了起来,直同苍之上,撼动九霄云端之巅。

正礼过去了,接下来是一个个大礼。

封禅可不是一个好活,一个礼数接着一个礼数,虽然这些礼数有些繁杂,但是却不可略过,正所谓封禅就是敬,也就是敬整个下的意思。

一个个繁琐的礼数过去了,就剩下最后一道盛宴,封赏群臣了,这时候一个个大臣武将的眼睛都张长,看着孙权手中的黄帛诏书,火热火热的。

孙权站立通坛之巅,清了清嗓子,开始对着下大赏群臣。

“封曹冲为魏国公,位列二品大公爵,立宗祠,世袭之!”

“封赵云为赵国公,位列二品大公爵,立宗祠,世袭之!”

“封周瑜为周国公,位列二品大公爵,立宗祠,世袭之!”

“封黄忠为忠国公,位列二品大公爵,立宗祠,世袭之!”

“……”

这一次孙权也算是很大方,一口气封赏了七大国公,加上了之前的四大国公,大吴朝一共已经存在了十一尊国公了。

最后,孙权的声音开始有些飞昂了起来:“封李儒为涅国公,位列二品大公爵,立宗祠,世袭之!”

“李儒?”

“谁是李儒?”

一开始不少人有些糊涂,大吴朝好像没有李儒这个人,而且知道李涅是李儒了其实仅限于朝廷高层而已,不过很快有人就反应过来了。

“应该是李大都督!”

“早年有传言,锦衣卫大都督就是当年一把火烧了大汉朝的李儒,李文优!”

一双双目光落在了锦衣卫大都督李涅的身上

“臣,李儒,谢陛下之封赏!”

李涅大步走出,双手虚抬,毕恭毕敬的领过封赏。

从今往后,李儒活过来了。

有些欢喜自然是有人忧愁,吕布孙策张昭潘凤四人多少有些郁闷,这么看来,这次封赏还想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了。

“看来没有王爵!”

“一品王爵,难啊!”

“前朝规定,非刘而不封王,难道陛下打算非孙而不封王吗?”

“不一定,你看,孙伯符也没有封王啊,以他的身份,他的资历,还有他的战绩,足够封王!”

众臣都有些心中狐疑起来,摸不准孙权的心态。

国公的封赏之后,就是公爵,三品公爵的封赏,是从诸葛亮开始,连封十八尊公爵,公爵之后就是侯爵,大吴开朝以来,一场前所未有的饕餮盛宴在开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