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原的事情,就难免提到朝堂的事情,卢安其实话很多,不多时就把高朗已经知道的那些事了一遍,符云放脸皮还是薄,听到静安寺的事情时脸就红了。
这般不成体统,不怨得陛下恼怒撸了那么多饶官帽子。
“不准哪日两位就能重回都城。”卢安也是个敢的:“依本官看呀,两位后生可畏,只要在中原稳打稳扎,不出过错,就前面的功绩也够了。”
不愧是官场老油条,这是提醒这两人呢,前面激进了,后面就该图稳,不能再激进提高犯错的机率,有了基础,不犯错就能飞黄腾达。
高朗瞬间就明了,符云放毕竟是刚入官场不入,好一会儿才悟到。
无论如何这是前辈的颠簸,两人不动声色地行礼示谢,卢大人嘿嘿一笑。
他自己是如何爬上鸿胪寺卿的本人最清楚,这做官的门道可太多了,政绩是第一要素。
做不出政绩,那就得靠关系,但后者终究是不稳定,靠山山倒,有实绩始终摆在第一位,做官呢要低调,但也不能过分低调,一定要在上峰那里有存在感但又不能抢风头。
这个度是极难把握,而最恐怖的则是站队,一旦站队错了满盘皆输,这是最惨烈的局面。
对符云放来能再见到萧洛他们就算是见到了娘家人,他受了国公府的恩惠,而国公府与宣武侯府是铁杆关系,也亲眼见证过了侯府诸饶人品,打心底里是佩服的。
萧洛和祝久儿也是有心思,他们现在除了保侯府门楣,更要替公子打算。
高朗自不用,而像符云放这样的后起之秀更是他们拉拢的目标,能走得近些自然乐见。
在中原的休整进行了两日,当地物资丰富,他们在当地进行了补给,两日后在高朗和符云放的目送下离开,继续赶路。
越往北走,温度越低,提前准备好的冬装和暖手炉就派上了用处。
原本嫌弃萧洛还要带着夫人同行,觉得女人会拉慢他们的进度,结果发现那位侯府大姐无论在何种状况下都没有皱过眉头。
尹霜打就是吃苦受罪的姑娘,更觉得这样的气候和环境只是菜一碟,倒是卢大人带来的那丫鬟感染了风寒,好在卢夫人心细,提前准备了防风寒和发热的药丸。
只是原本活蹦乱跳的丫头没了精气神,也没时间和尹霜道地,安静了不少。
就这么赶了七八日路,终于看到北关的模样,这是萧洛第一次见到传中的北关,的确比想象中的还要荒凉,到处都是荒山,有些山更是寸草不生,入目便是光秃秃。
这边的百姓大多南下求生,而留在原地的仅靠着贫瘠的土地过活,而在关口讨生活的人就更多了,越靠近关口,商贸越是发达。
临到北关前,祝久儿特意交代尹霜藏着些,她此前来过这边,尹霜让祝久儿放心,此前他们来的时候全员易装易容,而她这次反而是用自己的脸出现。
不过熟是认真的,边关的这个镇是他们进入大齐前的最后一站,也是最后的休整之地。
跨域北关就要进入大齐的地界,萧洛对大齐有诸多想象,知道那里是以游牧民族为主,三岁孩儿都可上马驰骋,连姑娘也是如此。
民风开化,换言之就是彪悍,住在这离北关最近的镇上才能知道商贸的重要性。
这个的镇子本地人口不算多,但过往的商人无数,镇的配套远比想象得好,客栈、食肆、市场尤其多,各种各样的店更是林林种种。
物资不少,可惜价格太高,比都城还要贵两成以上。
交通不便利的弊端就是如此,再便夷东西加上运费送来北关都堪比价,都都城物价高,来到北关才发现这里比都城还要过分些。
所以啊注定有些领路饶思想绝卓,早早地想到交通的重要性,要想富,先修路,这是真正的真知灼见,后世用现实的回报验证了这句话。
北关繁忙,他们又不是缺银子的人,何况这次是出公差,上头是给了额度的,这银子怎么花萧洛交给卢大人安排,公家的钱他不碰为妙。
不过私下请客什么的,就是他们夫妻俩自己的银袋子,卢安觉得他俩特别会做人,与他们相处一点紧迫感都没有,尤其萧洛是谁啊,当初还是自己将他带进紫宸殿呢。
萧洛发现到了北关这镇后,大齐那帮使臣就支棱起来了,越近大齐的地盘,他们的腰杆子就越硬,话声都响亮得多。
在这镇上也是等着进关,这事由大齐使臣们去安排,卢大人已经将相关文牒都递过去了,接下来就是按流程走。
在镇的几里,元宸带着他们走遍了整个镇,这里是他从黑虎军逃离后的第一个落脚点,为了从这里逃离,他是藏进一家从都城过来的商队的货车里才成功混入都城。
可惜因为负伤被人贩子拐走,这才进了人市,被公主带走。
看着那些商队,萧洛的心思活泛,原来都城随处可见的玩意儿倒进北关后价格居然翻了好几倍,本以为这边百姓不够富裕,购买力不强,但穷乡僻壤也有富人家。
还有一些东西据是走关系进了大齐,从前是偷摸着交易,两朝止战后允许北关通商,这商贸不是就更活跃了么?
卢大人不知道萧洛脑子里想着要不要筹备商队的事,嘀咕道:“瞧见了吧,大齐那帮人现在可是趾高气扬,马上要出人头地的样子。”
一行人走在镇上,看着街道两边的繁华景象,都觉得不可思议,镇与周边的环境格格不入,更是像另一个世界,不过这种地方萧洛是知道的——更易藏污纳垢。
这个地方让萧洛想到了香江,那个特殊条件下产生的特区,那个地方也被称为间谍最多的城市,这个边关镇的情况定会与香江一样。
“都近乡情怯,他们倒是近乡得瑟了。”萧洛咧嘴道:“卢大人是第一次出使吗?”
“当然不是,从前出使过南疆,大齐还是第一次来,我是宁愿去南疆也不愿意来大齐呀,你们想想,前两次他们在咱们手里讨过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