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开学那,沈春花按照惯例早早起床去县里送蛋了,林国庆要去乡上,顺便送老二去上学。
林淑美大早上的,两颗眼珠就滴溜溜的转个不停,等她爹带着二哥出门后,便跑去奶奶身边打转。
\"奶,今是不是你送我和三哥去上学?\"
梁生娣:?
“你俩出门直走,路过你大姑家再走200米后右拐上桥,下桥后再走半里路就到了,还要我送?”
林淑美嗯啊了一声,“昨妈妈送了大姐,今爸爸送了二哥,那我和三哥不就是你送我们了吗?”着她还指了指门口的两个粮袋,千飒飒的着,
“今开学第一,还要拿粮袋呢~”
“你大姐在哪里读书你不知道啊?老二去乡里也要走一个时,他俩的粮袋都是一个月的量,你和老三就那么五六的米难道还拿不动?”梁生娣送了她一个白眼,才刚吃完饭,这臭丫头就想拉着她去消化了。
“哎呀~奶奶~我们呀~你就不能送送我们吗~”林淑美朋友的倔脾气上来了,抱着梁生娣老同志的腰就开始扭,给梁生娣磨得够呛,斜了她一眼,
“我就不送你,要送也送老三。”
“为什么呀!”丫头的脸气鼓鼓的像个青蛙,满脸透露着不高兴。
“谁叫你我坏!”
林淑美:!!!
这都多少年了!她都不记得时候的事了!奶奶为什么还惦记着!三两头的拿出来溜她!
“我没有!奶奶最好了!”林淑美继续撒娇,给蹲边上吃瓜的林书超都看困了。
他妹永远都只有这么几招,都没啥新鲜的花头。老三大早上的吃太饱了,这会儿不由自主的就又打了个哈欠,
“奶,不然你就送我也行,咱们差不多走吧,要迟到了。”再蹲下去,他就地能躺下睡觉了。
梁生娣扯着自己的裤子,无奈的喊了几声,“行了行了,走走走!我送你们!你个冤家!松手!裤子要被你拽掉了!”
林淑美笑嘻嘻的把自己的粮袋子送到了她奶手里,然后一蹦一跳的往门口走去。
林书超站起来想跟上,结果被梁生娣拎住了后脖领子,“你自己的粮袋不拿了?”完越过他朝前走去。
林书超:?
“不是,奶!你不是帮我们拿粮袋送我们去学校吗?”妹的袋子都拿了,为啥不拿他的?
“我吃饱了散步,顺手帮囡拿,你几岁了?抡钉耙撅鸭子的时候怎么没见你拿不动?一个男孩子还在那叽叽歪歪的,快点出来,我要关门了!”
老三:……受赡又是我……
林淑美蹦哒着走在前面,还老回头看奶奶和哥哥,朝他俩挥手快点来。
梁生娣拎着个不重的粮袋子,嘟嘟囔囔的,“我还惦记着今这点饭撑到中午呢,偏你硬要我多走两步……”
路过马家的时候,七妮八妮九妮已经站在外面等好久了,七妮五年级,八妮和林淑美是同班的,之前就一直一起上下学。
九妮今正式上学一年级,三人也是一手一个不同颜色的袋子,这都是要交给学校食堂,做午饭吃的。
“外婆?”三个妮看见梁生娣也是很开心的挥了挥手。
“嗯~”梁生娣慢吞吞的走上来,上下扫了一眼三个外孙女,然后又伸手扯过了她们的袋子,拎在自己手上,继续往前走,
“一个个瘦得跟猴子似的,你们奶不给你们饭吃啊?”
三个妮和林家兄妹一起,跟鸭子似的跟在外婆后面一串,叽叽喳喳的吵着,
八妮:“有吃饱的,我今早上还喝了两碗红薯粥呢!”
七妮:“昨晚上五姐还给我们一人分了一个蛋吃,是舅妈按员工价卖给我们的,嘿嘿~”
九妮:“就是太了,我几口就没了,还有一颗多出来的,六姐姐给我吃,奶奶我比猪还会吃。”
九妮到这嘴往下一撇,就想哭了。
“养猪就喂一个蛋能饱?她倒是给我养一头试试看啊!”
梁生娣听到这,两条眉毛高高往上一挑,就要回头去找马老太婆吵架了,反正还没走远呢,先去干一架再。七妮赶紧拉住了她,
“外婆!奶奶她们现在已经在田里了,家里没人了。还有昨三姐已经跟她吵过架了,那颗蛋也到九妮肚子里了。”
昨三姐就差点要跟奶奶打起来了,她爹她们家现在大也算是村官家庭了,不能老是打打杀杀的。再了,家里关上门吵架和在外面大庭广众下吵架还是有区别的,三姐四姐不动这几年就要婆家了,对她们影响不好。
梁生娣撇撇嘴,她女婿那个怂包,劝架劝得都那么怂。不过,一想到三妮四妮的婚事,算了,那蛋好歹也落进九妮肚子了,先放过那个老太婆一码。
“你三姐现在也还在田里?”梁生娣问道。
七妮挠了挠脑袋,“她今去乡里的横机厂了,前两领的毛衣都缝好了,要去交货。”
三妮农忙的时候在田里,不忙了就找些散活赚钱,夏初那会儿,还没到双抢的时候,她还去隔壁乡农场给人剪西瓜藤,两毛五一个时,她硬是在那儿睡了半个月草棚,赚了30多块钱回来。
回来的时候,人又黑又干巴,那个腰都直不起来,趴在床上,四妮抹着眼泪给她按腰,还要把自己的工位跟她换,让三妮去厂里干活,被三妮白了一眼,赶回厂里上班了。
马三妮剪完西瓜藤都没休息几,又赶着下田收稻子去了,双抢结束了就去领衣片回来缝,一件毛衣缝好是一毛五,她晚上就着灯能缝个三四件。反正是不给自己休息的时间。
“你妈自己是团棉花,结果生了个铁人啊!”梁生娣咂吧了一下嘴,“乡里的横机厂?这又是谁给她介绍的活?”
“是大姐,大姐和二姐也在那边领活干。”
“她俩不是在厂里上班了吗?每个月都有工资,还要领这种散活?”
“大姐和大姐夫要攒钱盖房子呢,听三姐,宅基地已经给批下来了,光地就交给他们村1000块钱,剩下的钱估计就够盖半间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