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悦看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悦看书院 > N次元 > 盛宠 > 第108章 扫把星 (粉红390+)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8章 扫把星 (粉红390+)

只在史书上出现过的蝗灾一出,对于以农业立国的大夏皇朝来,可是比水灾旱灾还要恐怖.

太子忙得焦头烂额,派出人手四处救灾的时候,发现厩又一次有了流言.

这一次的流言来势汹汹,明确他太子殿下是\"扫把星\"转世.

首先是明历二十六年冬,太子刚开始监国的时候,大夏皇朝就遇到了数百年一遇的雪灾.

明历二十七年夏,江南爆发了数百年一遇的旱灾.

到了明历二十八年,北面三州居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蝗灾!

这些灾一轮又一轮,终于让以前保持缄默的一些清流言官,和四大家族的国公爷开始坐立不安了.

大夏皇朝的人深信,灾是因为上位者无道造成的.

如果是皇帝在位,遇上这样的灾,大半是要降\"罪己诏\"的.

而太子遇到的,居然不止一次灾!

估计光是\"罪己诏\"已经不管用了,况且他还不是皇帝,还没资格下\"罪己诏\".

他到底该怎么做呢?

心烦意乱的时候,皇后却命人传他觐见.

\"你儿子选太孙妃的事,进展如何?\"皇后久居深宫,皇帝半死不活地很多年,头上又有个比她大不了几岁,却比她更加能干的太后,因此皇后能关注的事情,也就只有自己的孙子了.

太子一窒.他这些日子国事繁忙,早把这些事情给忘了,都是太子妃在跟宗人府和四大家族的人接触.

\"母后.外面乱纷纷地.儿臣忙着打理国事.哪有功夫管选太孙妃的事儿?\"太子有些不耐烦了.

他只希望母后不脱他后腿就够了,至于做帮手和助力什么的,他早就不做指望了.

\"外面乱纷纷地?!\"皇后吃了一惊,\"哪里乱了?本宫怎么不晓得?!\"

太子深吸一口气,摇头道:\"母后,您在深宫里锦衣玉食,不晓得外面的情形情有可原.如今外面绝对不上太平.儿臣刚刚接到消息,北面三州的蝗虫闹得很厉害……\"

\"蝗灾?!\"皇后大为吃惊.\"这到底是怎么啦?先是雪灾,再是旱灾,今年居然来了蝗灾?!\"

连自己的母后都这么,太子心里一沉.

难道这一关真的过不去了?

如果……二弟不在这个世上了,他是不是就能高枕无忧了?

太子心中的杀机一闪而过.

但是很快,他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别二弟被太后在江南保护的严严实实,他作为太子,还没有实力不动声色地将二皇子击杀在江南,而且就算他有这个实力,现在也不宜轻举妄动.

因为他晓得.在这个当口杀了二弟,完全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引火烧身,让四大家族都站到反对他的阵营中去.

到那个时候,他能怎么办?总不能把宗室的男丁都杀了,让他们不得不捧他做皇帝吧?!

四大家族里还有一个神将府呢.

他这边真的大开杀戒,神将府可不是吃素的.

总之有四大家族在旁边看着呢,不可能对皇室里同室操戈的事情袖手旁观.

因为四大家族同皇室没有直接关系,所以立场更加客观,也更能以整个国家的利益为重.

想到这里,太子不由得想到当初大夏立国的时候,他们夏氏皇室的先祖跟四大家族的先祖立下的血誓,还有四大家族不得与皇室联姻的誓言,真是有先见之明啊!

这样的誓言,将四大家族和皇室利益之间形成了一个很难打破的平衡,从而保证了大夏的江山历经一千多年而不倒.

在历史的长河中,多少辉煌的朝代,长的五百多年,短的二十多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只有他们大夏皇朝,到现在还立在地之间,并没有出现下世的光景.

四大家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可不能低估呢!

那他到底要怎么办呢?

\"真是的,你你运气怎么这么差呢?你皇祖母好不容易同意让权,让你监国,你却接二连三遇到这些乱子.想你皇祖母临朝听制的时候,有足足十五年吧?从来没有一次出过这些乱子……\"皇后心怀不满地往大殿外的空扫了一眼,似乎在责备老真是岂有此理,给她儿子这么多难题!

太子讪讪地笑,\"是啊,真是运气不好,正是儿臣开始监国了,这些事就接二连三……\"

太子的声音戛然而止,余音尚在皇后耳边回旋,太子的思绪却已飘远.

他突然想起一个念头:皇祖母突然让权给他,是不是故意的?!

之前皇祖母掌权的十五年,太子不信就一点事情都没有发生,更不信大夏皇朝一直风调雨顺了十五年!

他不是傻子,晓得这些灾是人们无法控制的.

既然是无法控制的,那时不时出来一趟也是正常的.

可是为何皇祖母掌权的时候,这些灾没有传得沸沸扬扬,而他一掌权,这些事情.[,!]就成了可以捅破的篓子呢?!

再想到明历二十六年冬那场酷寒的雪灾,明明是皇祖母掌权的时候出现的,他只不过是个收拾乱摊子的人,怎地就栽到自己头上了?!

太子蓦然间恍然大悟.他想他明白了皇祖母在明历二十六年冬让权的用意……

这就是所谓的\"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吧!

只有让他掌了权,才能让他犯错,皇祖母才有正当理由处罚他!

而处罚他,当然是为了他的二弟铺路了……

太子想到这一点,心里在愤怒之余.想到皇祖母的偏心.更添了几丝苦涩.

郁闷到了极点.太子福至心灵,突然想到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个主意.

既然太后用让权的方式,让太子走到台前受众人审视,埋下让他犯错的棋子.

他不妨有样学样,让二弟也走到台前!

如果二皇子一直在江南做和尚,他要抓他的错处还真不容易.

所以,还是让他还俗吧……

\"母后.当年的事已经过去这么久了,儿臣打算向皇祖母提议,让二弟还俗.\"太子话锋一转,淡笑着提议.

皇后柳眉倒竖,\"不行!\"

当年他们好不容易才抓到二皇子的错处,本以为可以一击即中,将二皇子置于死地.

但是没想到,养育他长大的太后居然费尽心思保全他,不惜让出很多利益给皇后的娘家.就连二皇子的生母蒋贵妃都不惜自缢,代二皇子去死……

最后宗人府,皇后,太子.还有四大家族一起折衷,让二皇子出家来作为惩罚.

\"真不知道太后为何这样疼他?!\"皇后兀自忿忿不平.\"你和他一样,都是陛下的血脉.你还是正经嫡出!蒋贵妃生二皇子的时候,不过是个的婕妤!她那个贵妃,还是生了二皇子才封的,哪里比得上你的出身?!\"

皇后太后的不是,太子不好接话,只得苦笑道:\"母后,木已成舟,如今再这些也无用,还是想想要如何将目前的难关渡过去吧.\"

\"难关?现在有什么难关?\"皇后不解,\"你不是好好地做监国太子?难道太后要把玉玺拿回去?\"

皇后紧张起来,\"你可不能将玉玺交出去.你父皇病重,本就应该由你监国,太后……太后年纪大了,应该颐养年.你别再让她老人家操劳.\"

太子听了只想冷笑.

得好像这些事情,是他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一样!

太子张了张嘴,本想几句狠话,可是看见母后一脸关切紧张的神情,那话在嘴里打了个转,就变了,他安慰皇后,\"母后您别担心,儿臣会将这件事处理得妥妥当当.\"又道:\"沐儿的婚事,儿臣会让他母妃进宫来跟母后商议的.\"

也算是给皇后找点事做,免得她瞎琢磨,帮倒忙.

从皇后宫里出来,太子径直去求见太后.

太后的安和宫一向守卫森严,连太子和皇后都不能随意进出,必须先请示,待太后同意之后,才会派人领着他们进去.

不过这一次,太子只命人传了个话,太后当即就派姚女官接他进去了.

见到太后之后,太子先行了礼,然后诚恳道:\"皇祖母,二弟当年做错事,违反了祖训,因此出家赎罪.这么多年过去,他一直潜心向佛,去年帮江南求雨成功,今年听又在想法子祛除北面三州的蝗虫.他立下这么多的功劳,孙儿想着,也算是补偿了他违背祖训的罪过.是时候让他还俗了.\"

太后松了一口气.

太子还算识做,没有负隅顽抗.

如果他还不肯让步,亲口提出让二皇子还俗,太后还有更厉害的招儿等着他……

当然,现在他主动提出来让二皇子还俗,是最好的结果.

免得两边斗得两败俱伤就不好了.

太后这边还未准备齐全,太子这边才刚刚回过味来,还需要时间来徐徐布局,因此两边对于二皇子还俗这件事,算是一拍即合了.

当初执意要处死二皇子的,其实只有太子和皇后两个人,宗人府和四大家族在郑想容死后,对于二皇子已经打算网开一面了.

但是二皇子当时确实也是心碎神伤,特别是当他得知郑想容其实是一尸两命的时候,他更加了无生趣.

※※※

粉红390加更送到.俺过到粉红400三更的,没有食言吧?╭╮

八月最后三了,亲们的粉红票赶紧投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