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凉州时,二弟被李都督提起,现在又被尚书大人提起,肯定是闯了大祸,否则怎么会被那么多高官惦记?
“陶贤侄不必着急,且听老夫慢慢道来。”
“日前,令弟救了晋阳公主一命。”
“如今已贵为文昌开国县子。”
“令弟向陛下请求……\"
李靖将要转告的事情,一一告诉陶一剑。
听完李靖的转述,陶一剑那颗悬起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此时,又听李靖道:“如今文昌县子在宫中当差,每日陪伴晋阳公主。你只管放心便是。”
完,将一份文书交给陶一剑,又叹息一声道:“唉!接了这份文书,从此你便从武职转为文职,再不是本官下属。”
“你这便去吏部报到吧!”
然后,端起茶杯轻撮一口。
“末将多谢大人!”
陶一剑当然明白李靖这是端茶送客的意思。
连忙起身向他行礼告辞。
接下来,他又去吏部办理了手续,这才前往东宫,请求见二弟陶一言。
站在东宫门口,陶一剑不禁心潮翻涌。
这一路过来,畅通无阻,自己转眼就成了五品的崖州刺史。
只是苦了二弟,现在居然沦落到进宫当差。
自己将来娶了娘子,生下孩儿,一定要将第一个男孩过继给二弟,给他养老送终。
想到这里,脸上不由露出凄然之色。
………………………
此时此刻,李世民正蜷着脚,躺在木屋的床上,享受着大唐版空调带来的凉爽。
木屋外突然传来刘忠的声音。
“启禀陛下,宫外有崖州刺史陶一剑,请见陶爵爷。”
陶一言一听,是“陶一言”的兄长来了,心中一阵激动,连忙站起来道:“伯父、伯母,侄这就去卧房会见兄长。”
“不必了,自家侄儿,去大殿见面吧!”
“走,二哥,我们也去看看这个侄儿。”
长孙皇后停下手中的绣活,看向李世民。
“唉!朕才舒坦半个时辰不到,又要出去受苦。”
李世民坐起身,恋恋不舍的离开凉爽的木屋。
长孙皇后带着三个的也跟了出去。
………………………
丽正殿。
大唐皇帝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高坐正中间。
很快,陶一剑便被刘忠领进殿郑
“微臣崖州刺史陶一剑,拜见陛下、拜见皇后,祈愿陛下、皇后福寿康宁。”
见到大唐皇帝,陶一剑急忙毕恭毕敬的磕头跪拜。
“陶贤侄,平身吧!”
长孙皇后为了表示亲近,得很随和。
“陶贤侄,这是你二弟陶一言,你可还记得?”
李世民指了指旁边的陶一言问道。
陶一剑抬头一看,右边有个七、八岁的孩童,正怔怔的看着自己,隐隐约约有点像自己的二弟。
“二弟!”
陶一剑失声叫道,声音颤抖,饱含重逢的喜悦。
眼泪却不争气的慢慢模糊了双眼。
接着,便张开粗壮的双臂去拥抱二弟。
“兄长!”
陶一言跑过去,也紧紧搂住兄长的腰。
他心中虽然对这个兄长没有任何感情,但是被兄长的情绪感染,心中也不禁悲喜交集。
“哥哥,哥哥!兕子也要抱抱。”
就在兄弟二人热泪盈眶的相拥之时,旁边传来兕子稚嫩的声音。
二人被这魔女惹得破涕为笑。
“好,好!来,哥哥抱。”
陶一言趁机俯身抱起兕子。
他实在受不了,被一个大男人这样泪流满面的抱住。
良久,陶一剑终于收住了眼泪。
“二弟且放心,将来为兄若是有了子嗣。”
“第一个男孩必定过继给你,养老送终、延续香火。”
陶一剑毫不避讳的道。
“嗯?兄长,您这是何意?”
陶一言被兄长这句莫名其妙的话搞懵了。
我将来会有自己的孩子啊!
兄长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孩子过继给我?
“为兄明白,有些事情二弟难以启齿。”
“但是为兄既然能出口,就必然可以做到。”
陶一剑扫了一眼二弟的下身道。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看着兄弟二人对话,不由爆笑起来。
长孙皇后笑得花枝乱颤,李世民也笑得直不起腰。
就连两位公主,看到大人笑,也跟着笑了起来。
唯独陶氏两兄弟尴尬的呆立当场,不知所谓。
“他以为你是太监呢!”
“哈哈哈哈!”
李世民完,又忍不住一阵大笑。
听到李世民解惑,陶一言才恍然大悟。
难怪兄长会出这种话来,还时不时的瞄自己下身几眼。
“兄长,愚弟只是在宫中帮着伯母带两位公主,可不是什么太监。”
“将来娶妻生子是没有问题的。”
“您大可不必担心我的子嗣问题。”
陶一言连忙向兄长解释,以免再引起更多的误会。
“误会!误会!”
“你瞧兄长这脑瓜子,把事情都想岔了,嘿嘿!”
陶一剑挠挠后脑勺,讪笑道。
“好了,好了!误会解开就好。”
“刘忠,今日朕很高兴,要和大侄儿喝两杯。”
“你速去传朕口谕,命尚食局在丽正殿摆一桌御膳。”
李世民今不但收获纳凉屋、三字经,还来了那么大一个孔武有力的侄儿,心中非常高兴,就想喝两杯。
陶一言听后心中狂喜,自己进宫那么久,还没尝过御膳的味道,今终于有机会大饱口福。
但是,如此佳肴,没有好酒匹配,岂不遗憾。
于是,向李世民拱手道:“伯父既然有如此兴致,侄便造些美酒,献给伯父助兴。”
“你还会酿酒?”
李世民喜道。
这个侄儿拿出来的东西,没有一样差的。
现在要酿酒,必然与众不同。
“侄只是会一点而已,如若做得不好,还请伯父见谅。”
陶一言向李世民拱手一礼,谦虚道。
完,转身向殿外走去。
“哥哥等等兕子,兕子也要去。”
兕子迈着短腿,屁颠屁颠的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