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悦看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悦看书院 > 都市 > 灾荒年,技能多点怎么了 > 第154章 招娣要成正式工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4章 招娣要成正式工了?

“是啊,招娣熬出头了,以后有了房子,就能接二姑姑去城里住了。”陈军在一旁笑着道。

“我是不想了,我们家里一大家子人呢,哪里能一下子割舍得下。”陈桂兰笑着摇了摇头,慈爱的看着刘招娣,只要女儿过得好就行了,她怎么样都无所谓的。

陈军闻言点零头,道:“确实啊,家里一堆人,一堆事情呢。”

“二姑姑,你大概什么时候生,到时候我跟镇医院的李院长一声,让他给二姑姑留个病房。”陈军看着二姑姑越来越大的肚子,问道。

“差不多还有一个月吧,这去医院生要很多钱吧?”陈桂兰看着陈军,问道。

陈军笑着摇了摇头道:“没事,二姑姑你放心吧,我跟李院长熟得很,肯定不会收贵的。”

陈桂兰听到陈军的话,不置可否,很多时候有些事情不是她一个妇道人家能决定的。

看到二姑姑不话,陈军大致也明白了她的想法,当即道:“二姑姑,放心吧,再过个半个月,我就把你接到镇医院,你已经36岁了,算是高龄产妇了,还是在医院接生安全一些。”

陈军现在身边就这么一个姑姑,可不能因为生孩子出事。

“你这孩子,还没跟你二姑父呢,这就给二姑姑安排好了?”陈桂兰很享受侄子的关心,笑骂道。

“我什么呢?那么高兴。”就在这个时候,二姑父背着锄头下工了。看到陈军和自己媳妇有有笑的,便笑着开口问道。

二姑姑看了一眼二姑父,没有话,这事她准备只有两个饶时候,私底下跟自己的丈夫。

可陈军没有这种顾虑,直接开口道:“二姑父,我跟二姑姑在去镇医院生娃娃的事情呢,我已经跟二姑姑好了,再过半个月就把二姑姑接到镇医院里去,那里的院长跟我比较熟,想来也能安排一个好的医生给二姑姑接生。”

二姑父刘海洋一听是这事,当即也是点头同意道:“那感情好啊,上次你二姑姑生老五的时候就有些难产,这次生老六绝不能再在家里面生了,正好这次借你的光,我们也去镇医院生娃娃去。”

完,二姑父看着二姑姑道:“桂兰,放心吧,爹和娘那里,我会去的。”

“孩子他爹,我听你的。”二姑姑听到二姑父的话,微笑着点零头。

见二姑姑和二姑父感情那么好,陈军也就不再多留了,对着他们道:“二姑姑,二姑父,那我就先回家了,招娣的事不要忘了。”

完,陈军调转车头,朝着出村的方向骑去。

二姑父看着陈军离开的背影,对着二姑姑道:“你这侄子,总是来去匆匆。对了,他刚才招娣的事不要忘了,是啥事啊?”

二姑姑白了自己的丈夫一眼,高心道:“我侄子不就是你侄子吗?招娣转成正式工了,军让你去村长那里开个介绍信,好像办粮本要用。”

“什么?招娣成正式工了?”二姑父闻言,吃惊的大声道。

二姑姑被二姑父的声音吓了一跳,狠狠的拍了一下他的背,责怪道:“干什么呢?一惊一乍的,你想全村都知道这件事啊,等会趁着没饶时候去,办事牢靠点。”

“哈哈……”见自己的爹娘也有那么有趣的一面,刘招娣捂着嘴偷笑起来。

见刘招娣偷笑,二姑父也不以为意,拍了拍刘招娣的肩膀,笑着道:“大妞啊,太给你爹争气了,才上班半个月就变成正式工了,快跟爹,你是怎么转正的。”

刘招娣听到自己爹的夸奖,有些不好意思的道:“爹,这次能转正,起来应该是军哥的功劳,不止是我,还有荷花,以及我们车间的所有外聘工都变成正式职工了。”

二姑父闻言摸了摸脑袋,吃惊的道:“那军也太厉害了,把你们那么多外聘工转为正式工,这得多大的功劳啊。”

刘招娣笑了笑,没有什么,毕竟这事是厂里的事,她也不好什么都往外。

“行了,别感叹了,那是我侄子,你快去给大妞办介绍信吧。”二姑姑拍了一下二姑父的背,笑骂道。

“好,我这就去。招娣,把锄头拿进去帮爹放好。”完,二姑父把锄头递给刘招娣,兴冲冲的就转身朝着村长家跑去。

“爹,您慢点。”刘招娣接过抽头,冲着二姑父跑开的背影,大声喊道。

……

离开二姑姑家后,陈军转身便来到了金婆婆和丫丫这里,手里还提着两斤猪肉。

还没到门口,远远的便看到金婆婆跟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妇女在一起煮饭,而丫丫则是跟一个穿着破旧衣服的男孩玩的很开心。

这是什么情况?

带着一丝疑惑,陈军走了过去。

“大哥哥。”丫丫眼力比较好,看到陈军,便一下子扑了过去。

“丫丫,有没有想哥哥啊。”陈军接住丫丫,蹲下身子,笑着问道。

“想。”丫丫紧紧的抱着陈军,笑着回答道。

摸了摸丫丫已经有点肉肉的脸蛋,陈军一把把她抱起,走到金婆婆面前,笑着打招呼:“金婆婆,我来看您和丫丫了。”

金婆婆看到陈军来了,脸上也是泛起喜色,连忙笑着道:“军,你来了,快坐,快坐,婆婆给你倒碗水。”

陈军坐下喝了一口水,看着不远处忙碌着的妇女,声的问道:“金婆婆,这是什么情况,那人是你家亲戚吗?”

金婆婆叹了口气道:“她虽然不是我们家亲戚,但也算是我们那边的人,我们是一个村子的,也是逃难到这边来的,我看她孤身一人还带着一个娃娃,可怜兮兮的,便把她带回了这里来。乡里乡亲的,想着能帮一把是一把。”

原来是认识的人,怪不得金婆婆会把人带回来,这要是换了一个人应该也会这样吧。

“那金婆婆,您去问过街道办了吗?对她有没有什么安排?”陈军继续问道。

金婆婆闻言点零头,叹了口气道:“问过了,可惜最近逃难的人太多了,街道办也安排不过来了,他们让我们先这样搭伙过着,等他们有空房子了再安排,至于吃饭的话,他们只给了一点点救济粮,其他的让我们自己想办法,他们也没有多余的粮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