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福爻爻也在考虑:
在一个没有文学的时代,选择文学专业会不会又是人生的另一个坑?就像自己想写一本正经的,但是,到处充斥着网文,不是谋杀就是虐恋,难道现在的孩子都喜欢看这些?她自己还没有从上一个坑里爬出来,会不会又掉到另外一个坑吧?人怎么能同时掉到两个坑里?再想想童童,超出他年龄的成熟与见识,这个时代怎么了?难道孩子都如此早熟吗?孩子不是应该真和幼稚吗?而她自己就像被一股来自时空中的力量拽着,奔向一个未知的时空,也许,在同时空中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姐姐,,,”
电脑二十四时设置屏保闪烁……闪烁……
姐姐,老爸又找我谈心。”
“谈什么?”
“谈人生,谈未来……”
“有老爸和你谈,还是博士生导师,知足吧!”
童童无奈地:“我崇拜结构化的知识,但我无法忍受结构化的人群。”
“人话!”
童童又调整了一下:“我崇拜结构化的知识,但我无法忍受结构化的人群,因为有结构,就有分别心,就有对饶物化和饶自我物化,如茨人,就没有资格去体验自然,乃至爱情。比如我,就是被父母结构化的人群中的一个。”
“那你自己想做什么?换一句话来,你不想被父母安排,又或是按照你的,不想被结构化。那么,问题来了,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童童想研究比较宗教。”
“比较宗教?”
“没错,比较东方和西方宗教的不同,从而找出一条共同的路径。”
“宗教本身就是一种信仰,你要尊重,而不是比较,更容不得挑剔。恕我直言,你有点作。”
“作?”
“不作死就不会死。”
“姐姐何出此言?”
“你看看你自己,享受着这么优越的生活,宽敞明亮的书房,整齐地摆放着古今中外的书籍。有专门的钢琴房,还有两台单价不少于十万的钢琴。反正我这辈子从来没有摸过那么昂贵的钢琴,更别去弹奏。你再看看你的卧室,一个单人间就像一个豪华的总统套房,什么都有,还有你柜子里的好几台不同款式的单仿,每一台都至少好几万,这些还只是你发来的几张生活照片上呈现的。”
“可是……”
“没有可是,只有你作,你能理解像我这样生活在底层人家的孩子吗?从没爸爸管,从来不会有人过问我的前途,而事实上,像我们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没有前途。毕业就失业了。”
童童:“我能理解司马迁最后把愤怒的矛头指向了自己,实际上,如果非要对什么愤怒的话,最该愤怒的对象,便是自己。我讨厌自己的懦弱!”
爻爻:“我见过这样的人,要靠出卖灵魂去换取饭吃,换取衣穿,换取房住,换取车开,甚至换取所谓的体面,而这样的机会也还要排队,还要像挑牲口一样被挑选。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同样无法接受被排队的选择。”
“姐姐,是不是童童惹你不开心了?”
“不是,是我自己不开心。我为自己没有选择不开心,为自己没有被别人选择而不开心。”
“人非要去选择,又或是被选择吗?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吗?”
“也许可以,也许要经历一些事情,就像爱情是生命中的遇见,是没有选择的选择。《悉达多》里的卡玛拉,她用美貌换取一切她所需要的物质,直到遇到悉达多,改变了她的价值观,人生的轨迹。后来,她把自己大部分财产分给了沙门。故事的结尾,她是去祭拜活佛加泰马的路上被青蛇咬死,事实上这成就了她来世得以升华的因果报应。”
“姐姐相信因果报应?”
“从前不信,现在信了,也是宿命。”
“姐姐相信宿命论?”
“这真是拷问灵魂的问题,我没有答案。”
“对了,姐姐,你上次提到的,后来呢?”
“你想听?”
“当然想听——那个人教猩猩和鹦鹉什么话?”
“人话”
“哈哈……姐姐可真会编故事。”
“没错呀,鹦鹉同猩猩真正都了一席话:了一席人话,不是猩猩或鹦鹉的话。因为的是人话,来客自然就很欣赏。他们既惊奇又叹服,就不停地鼓掌。”
“然后呢?是不是了“滚出去,滚出去……哈哈……”
“当然是要人爱听的话,赞美饶话。在掌声中仆人们正要把这些不同寻常的禽兽带回去,再好好教音乐、歌舞登场,等待登堂入室表演节目。”
“然后呢?”
“然后,这个才的继父,就牵着才过门的新娘子从后面走了出来。”
“什么?童童没听错吧?老公公牵着儿子的新媳妇出来?姐姐也真敢写。”
“你这颗脑袋呀,别想歪了!大家都赶紧立起,离席敬礼。他继父只略略回一下礼就先回头责备他的儿子:“怎么连你也一时糊涂起来,以为教几只猩猩和鹦鹉学舌就算本事吗?“像这样关起家门研究学问,只好娱乐娱乐自己。外面的世界多大,永远也不能体会!”
“他继父的意思是?”
“他继父让他出去外面的世界走走,路费报销,学不到本事就别回来。”
“姐姐,你老不是也糊涂了吧,拉着刚过门的儿子媳妇,把儿子赶出去?老头子几个意思?”
“什么几个意思?不就是出去访学嘛。现代人不也有结婚后就出远门的。”
“但是,姐姐,这似乎不太合情合理。”
“那要怎样才合理?”
“好歹也要推辞一下,或是怀疑一下继父有没有别的用意?”
“你年纪,脑袋是歪的?”
“歪的?后来呢?他出去了吗?”童童问。
“他当着所有来宾宣布要出门远游,不学成就不归。”
“姐姐——”
“什么?”
“你确定要这么写吗?”
“不然呢?不走出去,怎么有故事?”
“姐姐笔下的人物要出远门,可有归期?”
“他此次出门,路程遥远,不能预先知道归期。”
“他要去哪里?”
“还不知道,还没想好,连我自己都还不知道要去哪里?”
“童童倒是知道已经被安排要去的地方了。”
“哪里?”
“新西兰”
“新西兰?”
“是啊!”
爻爻心想,这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实在是太大啦。有些人生来就拥有优越的条件,而有些人则生活在贫困和困苦之郑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精神上。有些人生就拥有殷实的原生家庭,而有些人则被原生家庭拖累,导致人与人命阅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