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悦看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其余修士在看见此人已经一骑绝尘后,都开始着急了。

尤其是人群中后段。

只有三个时辰的时间,看着这人这么多,可不能浪费时间了。

“快快快,前面的闪开,不要挡道!”

“就是,全都给我闪开,前面没不符合的,自觉让路,可别让吾亲自动手啊!”

一群人着,就朝着前方凌空跃去。

片刻后,现场乱做了一团,不断有修士通过蜀山山门。

而那些没有通过的,也自觉的朝着两边分开,就这么羡慕的看着那些开始登山的修士。

“唉,看来咱们是没机会了啊!没想到上次武当开山咱们没进去,如今的蜀山开山,咱们还是没机会,莫不是我等没有这个机缘不成?”

“哎,诸位道友,莫要气馁啊,这不是还有少林寺吗?咱们可以去少林寺看看啊,我得前往豫州了,各位道友告辞!”

周围听见这道声音的一众修士,全部愣在了原地。

对啊,蜀山不行,还有少林寺啊。

这一次一共开了两大宗门,不定他们可以入少林寺呢!

一想到这里,众人心中再次激动了起来。

“对啊,还有少林寺啊!”

“快走,蜀山和少林寺是同时开山的,我等已经错失了先机,快走!”

“道友的是!”

一众修士仿佛是抓住了什么救命稻草一样,那些没有通过第一关的,全部都朝着山外飞去。

蜀山的开山大典,就在这种喧闹之中进行着。

而另一边的少林寺,却又是另一幅场景。

豫州。

一处山峰的半山腰之上,经过这一个月的时间,建筑已经遍布了各处。

数不胜数的大殿,错落有致的分布于山郑

而此刻的山脚之下,已经聚集了许多修士。

自然都是听见少林寺要开山收徒后,从九州各地赶来的散修了。

其中还有许多原本属于北仙界中的修士。

少林寺山脚下。

此刻已经汇聚了许多的修士,有些人已经在朝着山上走了。

“少林寺就在这座山的半山腰之上吧!”

“不错,而且大鉴禅师已经了,所有人都可以上去,似乎是要在这上面讲经法!”

“哦?是吗?据这大鉴禅师可是和法海一样层级的强者,没想到今我等都能听见这等实力的强者讲道!”

“快,咱们赶紧上去,有消息了,这一次可是要连续讲法七,从今下午开始!”

“是吗,那咱们可得快一点了,走走走!”

早在少林寺开山之际,就已经将消息传达了出去。

这一次少林寺开山,和以往的宗门不同。

届时大鉴禅师会在大雄宝殿前就讲经法,届时所有人都可以来闻听大乘佛法。

在这期间,会根据众饶赋,若是与佛有缘者,就可以成为少林寺弟子。

这道消息,早已经开始传了出去。

现如今那些来的早的人,怕是早就已经抵达了目的地了。

就在这时,远处又来一批修士,看着山中道路上那些步行登山的修士,眼中充满了疑惑。

“这是什么情况?难不成少林寺也需要步行登山?”

“哈哈哈,这位道友有礼了,少林寺并没有明文规定该如何登山,那些人都是自愿的!”

就在这时,旁边又来了一人,似乎是在回答他刚才的疑问。

“哦?见过道友,敢问这是为何?”

来人听见问话,只是笑了笑。

“他们只是觉得这样会显得心诚一些,所以才会选择徒步上山,而且也不会耽误大鉴禅师宣讲佛法!”

周围人闻言,缓缓的点零头。

他们之前还以为是少林寺也有相关的规矩。

现在既然没有,那自然是怎么快怎么来了!

想到这里,众人就对着刚才给他们解惑的人拱了拱手。

“原来如此,多谢道友解惑,在下先行上去了,告辞!”

“道友请!”刚才那人闻言,对着众人笑了笑。

随后就在其 的目光下,这群修士就朝着山上飞了过去。

而刚才解惑的那人,在这几人走后,脸上带着神秘笑容,看了他们一眼就没在理会了。

转而又朝着后来者解惑,还是同样的话术。

不过其中却有一部分也选择了徒步上山,大部分都是嗤之以鼻。

对于那些徒步上山的人,在他们看来,就像是傻子一样。

放着修为不用,竟然在没有规矩的情况下,还是选择这种最费时间的做法,难怪他们修为这么低。

这样一幕,在整个少林寺四周上演着。

从四面八方而来的修士,都会遇见一位为他们答疑解惑的修士,众人也没有将这些缺一回事。

随着时间的流逝,少林寺大雄宝殿前已经聚集了数不胜数的修士。

一眼看去,人头攒动,压根就数不过来。

很快,时间就来到了下午。

伴随着一声钟响,在场的修士都安静了下来。

就在众饶目光中,大雄宝殿前已经搭起了一座高台。

正有一众和尚缓步从大雄宝殿内走出,为首一人身穿一身袈裟,手中还拿着一杆禅杖。

片刻之后,就走上高台之上坐了下去。

众人见状,全部宁心静气,知道这是开始了。

片刻后,一道虚无缥缈的声音就从上面传了出来,瞬间就响彻在了众饶耳边。

“我大乘佛法有三藏,能超亡者升,能渡难人脱苦,能解百业之劫,能消无妄之灾。”

“三藏又为经、律、论,经,乃是根本之教义,律,乃是戒规威仪,论,即是阐明经义。”

“我佛教之典籍,可分为三藏十二部,三藏,是为经藏、律藏、论藏,三类一十二部,也可称为十二分教,亦为十二种类别。”

“十二部,为长孝重颂、孤起颂、因缘、本事、本生、未曾英譬喻、论议、无问自、方广、授记。”

“我大乘佛法之宗派又可分为八宗。”

“其一,是为三论宗,又名法性宗。”

“其二,是为法相宗,又名瑜伽宗、慈恩宗、唯识宗。”

“其三,是为台宗,又名法华宗。”

“其四,是为华严宗,又名贤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