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悦看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悦看书院 > 历史 > 开局南蛮王,统率象兵逐鹿中原 > 第384章 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4章 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

南安城下,朱元璋大军已将这南面城围的水泄不通。

一连多日攻城无果,对朱元璋的雄心无疑造成了不的打击。

看着城头那屹立不倒的‘魏’字大旗,和那站在纛旗下的魏冉,朱元璋心中不由的发出感叹:若是如此良将能为我所用,何愁下不定?

此时镇守南安的,正是刚刚打了败仗的魏冉。

亲卫的战死,并没有让他难过太长时间。

他知道,如今之世,苟活尚且不易,何况上阵打仗?

将军难免百战死,魏甲也算死得其所。

双方主将隔空对方,一个欲将对方征服,收归麾下。

一个满腹闷气,欲以此战正名。

先秦名将与大明洪武大帝的隔空对话就此展开。

新一轮的攻势开始,云梯、城车云集,缓缓向着城墙推去。

远远望去,即使分出两万的攻城队,后方的朱元璋军依旧留有大量的甲士。

魏冉也知道,朱元璋的五十万大军一定是在虚张声势。

但眼前那一个个排列整齐的方阵,无不显现着那五十万大军并非虚数。

“全军列阵!把守住自己的位置,只要此城守住三,大王必定会派来援军!”

三,三,又三。

这已经是魏冉的第二个三了。

城头守军听到这话,悲愤又无奈的咬着牙。

他们已经不再对援军报以希望,但这城头还是要守下去的。

只要魏冉还活着,他们就必须为了南安城而战。

投降?

要么等魏冉死了,要么等魏冉也投降。

否则,谁敢轻易接受敌军大将旧部的投降?

忽然,城下一骑奔出。

魏冉打眼看去,正是那南面南野太守。

“魏太守!汝城内守军不过两万,如何能守得住偌大的城池?”

“我家主公文武兼备,谋世明主!何不早早投之?!”

好么!

这才投降几啊?

一口一个‘我家主公’!

城头上魏冉一双眼眸极具轻蔑之意,看着城下那尽显人之态的前南野太守。

“朱全!此言你也好意思得出口?!”

“汝父母妻儿皆在吴郡,一家几十余口具为汉臣!”

“偏你!蝇营狗苟、贪生怕死,竟称一山贼为主公?!”

着,魏冉轻蔑一笑,手捻颌下短髯。

“我魏冉祖上世食汉禄、世为汉臣,焉能与一山越草寇沆瀣一气?”

“看在往日同僚份上,吾不杀汝!汝速回,且看我魏冉,如何斩下‘你家主公’的项上人头!!!”

那城下的朱权脸色变幻,堪比街头红绿灯,是青一阵、红一阵。

投降本不光彩,更何况当着几十万饶面?

历史上投降的人,除非那种自身实力过硬的,比如傅友德、徐世绩这种,否则下场并不是很好。

“魏冉!你休在这儿逞口舌之利!我且看你,如何抵挡主公几十万大军!!”

“等你兵败被擒之日,可不要指望我为你求情!”

放了句不软不硬的狠话,朱权狼狈的跑回本阵。

全程,朱元璋等人都没有看朱权一眼。

这只不过是一个人物,他大军到时,这朱权连抵抗都没抵抗。

哪怕做做样子,朱元璋可能都会高看他一眼。

而魏冉的话,朱元璋也不是没有听见。

可他不在意这些,或者,以他现在的格局,只是这样的话并不能让他的内心产生一丝波澜。

成王败寇,即使自己出身山越,若是割据一方,甚至平定下。

那这山越身份也就无关痛痒,刘邦尚且一介亭长,在本地的身份、地位尚且在他之下。

当下的世道,孟良就是最好的例子。

孟良虽为汉人,但出身是在南郑

人家现在是下数一数二的诸侯,更是西方顶级诸侯,你看现在谁还会拿他的出身事儿?

攻城方抵达城墙,锁链放松,折叠的云梯落下,闷声砸在城垛之上。

霎时间,飞扬的尘土几乎将整片城头遮盖。

借着扬尘的掩护,朱元璋军如蚁附般蜂拥而上。

穿透过烟尘,其后的汉军早已枕戈待旦。

头排盾兵整齐的排列在前头,一排排大盾在微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的耀眼。

云梯上,朱元璋军挥舞着长枪利刃,双目赤红的冲向城头。

攻城战是惨烈的,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这是他们人生中,唯一可以翻身的机会。

没有人不向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这种生活并非凭空出现。

“敌军抵达城墙,长枪前刺!!”

人肉是脆弱的,面对无数时不时刺出的长枪,他们根本无力抵抗。

面对这种阵型,指挥攻城的校尉唯一能做的,仅仅是依靠人数优势罢了。

城头的战斗异常惨烈,双方各有优势、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守军人数虽然不多,但他们有魏冉,仅是如此,在阵型、意志上就要强于这两万攻城军。

城下的校尉也并不着急,他的身后,还有着数十万大军。

他无法想象,以他们如今的人数优势,还有什么人能够阻挡。

“传令常遇春,向另外三处城门进攻!”

“喏!”

远处一直处于观望状态的朱元璋,终于失望出声。

要知道,攻城攻到最后,对城墙的损耗是极大的。

眼下朱元璋底子一般,还是期望以最的代价攻下城池。

兵马不算代价。

乱世,人口最不值钱。

而下人,甚至是孟良都不知道的是,因为最初孟良引进‘奴隶’。

从而使得华夏大地打开了‘人口贸易’通道,最直观的,就是朱崖岛至南海的沿岸航线。

若是魏冉走进朱元璋军就会发现,南海军中,多了许多不同于汉人面貌的士卒。

这些人,就是朱元璋自朱崖岛运来的奴隶。

回想起来,朱元璋经营南海时日已经不短了。

制造出可以近海航行的大型船只不足稀奇。

但要为什么朱元璋会发现朱崖岛,也就是台0湾0岛?

这还要从扬州水军进攻交趾起,既然刘备可以过去,那他朱元璋是不是也可以。

抱着这样的心思,朱元璋令徐达领水军南下。

一路上,交州各地的斥候果然没有发现他们。

而明军楼船军,也恰好停驻在象林训练。

以至于,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个诸侯发现朱元璋的动作。

也因此,导致了刘备对朱元璋实力的误牛

正所谓:世事无常,大肠包肠……

相较于朱元璋这边攻势较为温和,常遇春那边简直是两极反转。

接到朱元璋军令的第一时间,常遇春提上虎头湛金枪,呼号了一声全军进攻,就匹马单枪往城头冲。

要知道,正史之中,要朱元璋麾下谁武艺第一,那不一定是常遇春。

但要谁是第一猛将,那一定是常遇春。

作战身先士卒、英勇无畏,以致于晚年被伤病所困。

纵观华夏历史,常遇春也有着一流的统帅能力,要孟良来,这常遇春的作战风格也与项羽有些相似。

属于勇战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