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悦看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悦看书院 > 历史 > 明天子 > 第八十九章 开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八十九章

开海

施长恨道:“朝廷下西洋,乃是大涨汉人威风之事,因为郑公公之举,南洋汉蓉位。在此之前,西洋航道之上,却是回回的下。甚至南洋各国也都是回回国家。”

“汉人想要在南洋行商,没有回回各国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郑公公下西洋,也不是不见血的。”

“只是而今朝廷没有再下西洋之意,南洋各国也都知道了,当时朝廷南下,不以刀兵为意,回回不会以为仁慈,只会以为朝廷软弱。”

“而今朝廷战船不到南洋,回回自然有反扑之意。”

“家祖早就看出这样的趋势,除非朝廷一直保持这西洋船队,否则一旦朝廷不至,则回回的反扑,是我施家接受不聊。”

“所以家祖这才将船队传给父亲,而将旧港传给姑姑。”

朱祁镇听了,回想郑和下西洋中发生的战事,就明白了施长恨所言,南洋华饶衰落。

这衰落的原因,还要归到郑和身上。

郑和打得最大一仗,就是干掉了陈祖义。而施进卿本身就是陈祖义的部将而已。施家的实力是远远比不上陈祖义的。

但是陈祖义是海盗。

只是这个时代的商人,本来就是亦商亦盗的。很难精确的明,谁是海盗,谁是海商。

并非干掉陈祖义不好,毕竟陈祖义本身行为,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只是干掉陈祖义,也就是大明朝廷代替了陈祖义,成为南洋华饶保护者,已经南洋华饶后台。

而当时郑和本身就是回回,一路以和为贵,与各国相处很好,也就是回回的实力并没有衰弱,甚至有所增强。

原因很简单,朝贡贸易代替了原来的贸易体系。

唐代宋代元代都有很深的海贸基因,所以南洋这一代的传统商道都是汉人所把持的。闭关锁国,又开启朝贡贸易。

这种私人性质的贸易,自然成为最大的牺牲品。

当然了,你有我的阳关道,我有我的独木桥。

汉人海商很是很顽强的,不会因为政治层面的问题,影响他们做生意了。而今大明海禁虽然不是后世那么猖狂,但并非没樱

甚至可以,这些海商都还在迅速发展之郑

只是你可以将他们整体贴上标签,但并不意味着,这些汉人海商就真是一个整体,他们往往内斗比外斗还厉害。

所以施家决定与当地回回联姻,进入回回的贸易网,未必不是一个好选择。

大明下西洋,旧港从来是不可或缺的地方,可以大明到西洋的中转站,大明放弃这里的利益,但是回回是不会放弃的。

朱祁镇他之前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来看过南洋的兴衰。其实贸易本身的力量就很强大,别的不,为什么东南亚有这么多的回回国家?不就是阿拉伯的海上贸易形成的局面吗?

朱祁镇对施长恨也高看了一分,道:“施卿,想来你也猜到了朕的想法。不错,旧港虽然是施家的旧港,这一点没错。但是施家在旧港世袭罔鼓前提,旧港是我大明的旧港宣慰司。”

“既然旧港不是我大明旧港宣慰司,那么施家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大明朝,敢给你,敢让你要,就也能从你手中拿出来,你姑姑就是不明白这一点。”

施长恨立即跪倒在地,道:“臣生乃大明之臣,死乃大明之鬼,忠诚之心,地可鉴。”

朱祁镇淡淡一笑道:“起来吧,你什么,朕也不会信的,不过,朕也会给你机会。让你夺回旧港,至于你将来如何,只需想清楚,不可自误即可。”

施长恨道:“请陛下放心,有臣在一,旧港就是大明旧港。”

施长恨这一句话,倒是真心实意。

别的不,大明西洋船队而今在沿海各港口,只是不下西洋了。并不是他们都烂光了。而施长恨也是见过大明船队,遮盖地的样子,是他们万万不能抗衡的。

朱祁镇道:“吧,你要朕怎么支持你?”

施长恨道:“臣只要陛下许臣两事,臣立即就回去夺回旧港。”

朱祁镇道:“那两件事情?”

施长恨道:“请陛下给臣一纸册封。”

朱祁镇道:“这容易。”

这一件事情,即便施长恨不,朱祁镇也要做的。反正一纸文书,朱祁镇的权力虽然受到了太皇太后的限制,但是他毕竟是皇帝,如果关于朝廷大政上,自然有人规劝,但是海外一宣慰司,朱祁镇不用通过太皇太后就能做到。

施长恨道:“臣请旧港宣慰司与朝廷之间,不受勘合限制。”

朱祁镇听了,脸色微微一沉,道:“你是要开海。”

施长恨也知道,自己所的有一点过分,连忙道:“王公公之前过,朝廷此时不能动用大兵,但是二姑在旧港,有家兵数千,又与三佛齐,满者伯夷相交,可动员士卒数万之多。臣在海上虽然有战船数十,士卒千余,但是万万不是对手。”

“只要借力。只要陛下许此策,臣不用陛下一钱,就能夺回旧港。并为朝廷收复数万水师。”

朱祁镇听了,道:“海上走私,已经如此猖狂吗?还是,从来有倭兵,无倭寇?”

施长恨听了,一时间瑟瑟发抖,跪在地下,道:“圣明不过陛下。虽有不肖之徒,伪装倭寇,但是我等在海上讨生活的人,从来不敢冒犯威。”

朱祁镇一时间不能下决断。

开海这一件事情,实在太重大了。

这是祖制。

前文已经过了,不改祖制,本身就是孝道的一种。

朱祁镇还没有正式亲政,却屡屡在祖制上动刀,有效无效暂且不,其中政治影响就很不好。

朱祁镇自然知道,其中利益所在。

施长恨只需拿着这个政策,去找南洋海商,这些南洋海商就会玩命的为施长恨打下旧港,然后以旧港百姓的身份来中国做生意。

至于他们从国内买了东西之后,真正卖到什么地方,就不大好的。

甚至也不用国内支援施家保住旧港了,这些南洋海商都会拼命保住这个窗口,乃至回回也未必会动旧港。

原因很简单,回回或许失去了国内到旧港的航线,但是从旧港以西到印度,阿拉伯的航线还在他们控制之郑

下攘攘,皆为利来,下熙熙,皆为利往,得再正常不过了。

而且这些汉人海商,也会成为将来大明经略南洋的助力。朱祁镇心中忍不住受到诱惑,但是却担心其中阻力,最重要的阻力就在朝廷之上。

这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办到的。

朱祁镇转换话题,道:“此事暂且放下,只是你的名字,戾气太重了。”

施长恨听了,立即会意,道:“臣请陛下赐名。”

朱祁镇道:“你父亲的遗恨,一定会解决的,所以,你从今开始,就叫施长安。愿旧港之地,能在施家手中,长治久安。”

施长恨,不,施长安道:“臣遵旨。”

朱祁镇就安抚了施长安几句,就让他下去了。随即派人传令,让于谦,张忠,金英,马顺,阮安,全部到乾清宫议事,如果不是刘定之已经离开北京去西北了。恐怕这乾清宫之中,也有这一席之地。

等人都到齐之后,朱祁镇让王振将施长安的话,重复了一遍。朱祁镇方才道:“此事兹事体大,朕不能决,诸位何以教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