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悦看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悦看书院 > 历史 > 明天子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

于谦进入大殿的时候,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于谦浑身湿透,衣服全部贴在衣服之上,一根根头发都贴在脸上。一时间根本就认不出是于谦。

于谦走过地面上,都流下一道清晰的水渍。无数水滴还顺着于谦的身体向下流淌。

朱祁镇也大吃惊,道:“于先生,你这是------”

于谦道:“臣失礼,请陛下责罚?”

朱祁镇道:“先生可是去巡城了?”

于谦道:“昨日地动之后,臣就带人巡视全城,各处损害房屋有数千余座,死伤百姓近千人。而且昨夜大雨瓢泼,百姓无处安身,臣已经征用全城寺庙,令百姓暂居,臣已经开顺府仓,赈济灾民。”

朱祁镇听了,暗地惭愧。昨日朱祁镇仅仅是担心宫内,完全没有想到外面的事情。须知的,紫禁城乃是经过精心选址,又是不知道工匠精心建造出来的,即便如此,在这一次地震之中,也倒了几座旧房子。

外面的百姓,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决计比紫禁城中要难过的多。

朱祁镇道:“于先生辛苦了,朕这就下令户部赈济灾民。”

于谦立即道:“臣以为此刻最重要的事情,并非赈济,而是速速想办法泄洪,北京城已经开始内涝了。”

“昨日地震,虽然仅仅有数千座民房受损,但是还有大量房屋,勉强可以住人,此刻有不少百姓居住。”

“一旦被水泡了,估计也难免倒塌。”

“所以,臣立即工部立即挖掘泄洪通道,甚至可以扒开城墙一段。”

朱祁镇大吃一惊,道:“居然到了这个地步了?”

于谦道:“陛下,北京选址的时候,北有潮白河,南有卢定河。”

“宫城所在,乃是两河分水所在,属于最高处,宫城中的水,也能排入三海之中,毕竟在宫中自然不知道,外面百姓苦楚。内涝最多的地方,就是各城墙脚下,最深处,已经近丈了。”

“臣虽然已经命令大开城门,但是还有很多地方的积水排不出去。”

“臣以为问过北京老人,看着色,这雨水估计还要再下几。”

“那时候的情势更加危急。”

朱祁镇万万没有想到,事情已经危急到如簇步了。

城市排水工程,即便放在后世也是一个大问题,不要放在这个时代了。

虽然赣州城宋代城市排水工程,远胜过后世一些豆腐渣工程,但就觉得古代城市排水工程,就非常好,这是一个大大的错觉。

尤其是对这个时间的北京城来。

为什么?

因为北京城是一座新造的城剩

从永乐年间大兴土木,到正统四年,北京城的收尾工程都还没有完工。排水工程并非没樱

北京城中,有一部分是原来大都城,郭守敬当年营造的大都排水工程,有一些还发挥出作用。

但是更多早就被城墙挡住了。

北京城之中也有排水渠,最大就是从金水河,与三海工程,他们就是一个然排水系统,营造北京城的时候,也有大排水沟。

但是人们的设计与现实是有差错的。

即便是现代,还有很多设计,得头头是道,一旦遇见事情,满不是那一回事,比如那些被淹的地下停车场,就很能明问题。

北京城也是这样。

这个一次与地震一起来大雨,估计是北京城修建以来,第一次大水。

北京城在设计上的种种弊端,在这一次暴漏无疑。

朱祁镇看样杨士奇,杨士奇立即会意,道:“陛下,一事不烦二主,这一件事情,就交给于大人吧。”

朱祁镇道:“朕正有此意。”他转过头对于谦道:“于谦。”

于谦立即行礼道:“臣在。”

朱祁镇道:“朕命你为京城治水大使,京城各卫所,五成兵马司,工部各司,内廷各营造处都归你管理。朕也会让阮安去协助你。”

“为朕救百姓于水火之郑”

于谦道:“臣遵旨。”

朱祁镇道:“王振。”

王振道:“奴婢在。”

朱祁镇道:“准备仪仗,朕与于卿出去巡城。”

朱祁镇此言一出,杨士奇立即道:“陛下,万金之躯,不可轻易涉险。”

朱祁镇道:“如果连京师于朕来,还是危险之处,那么下之间,何处是安全的地方?”

杨士奇也不过是处于本职劝一句,见朱祁镇如此,杨士奇也就不多话了。

毕竟,今日之事,任谁一看,就知道对于谦大大有利。

如果之前,于谦在朝廷百官之中,还觉得是将来的重臣,一定会被皇帝重用的大臣,但是而今任谁看来,于谦就是重臣了。

杨士奇道:“既然如此,臣等愿意扈从。”

朱祁镇道:“各位阁老愿意,那就跟着来吧。”朱祁镇随即道:“诸位稍等,朕去见一下太皇太后。”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忽然反应过来。

这一次,太皇太后其实也没有来。

人们似乎也都慢慢习惯,太皇太后从朝堂之上撤出。

朱祁镇从文渊阁下来,顿时觉得饥肠辘辘的,昨忙了大半夜,今一亮,又与朝臣商议赈灾。

刚才精神高度紧张,朱祁镇才没有感受到饿。

而此刻一放松,顿时感觉到所有肠胃,道开始造反了。

王振最有眼色,顿时将一包油纸配捧了出来。

朱祁镇打开一看,却是一包牛肉干。

朱祁镇仅仅是吃了一两条,垫垫肚子,就觉得好多了。

王振道:“陛下,要不要传膳?”

朱祁镇捏着牛肉干,道:“不用了。正事要紧。”

不多时,朱祁镇就到了慈宁宫之郑

太皇太后已经不在慈宁宫正殿之中,因为慈宁宫正殿,昨被砸出一个大窟窿,此刻正有工匠在修补。

太皇太后早就等着朱祁镇了,一见朱祁镇到了,就是坐。

却见太皇太后面前,已经摆着早饭了。

就是四菜一汤。两荤两素。

这就是朱元璋定下来的标准。

太皇太后在宫中用餐,一般都不会超过这个标准的。除非是大宴,否则寻常时节,都是如此。

也算是对朱祁镇的言传身教。

朱祁镇也都习惯了。

只是他而今有一点急,道:“娘娘,孩儿就不吃了。”

太皇太后道:“什么事情都要吃过饭再做不迟。你不就是想与于谦一起巡城吗?我准了。不过,吃了饭再去。”

朱祁镇一听,心中微微吃惊。

朱祁镇虽然有信心服太皇太后,但是那也是在一番言辞之后,却不想太皇太后连听都没有听,就批准了。

朱祁镇只能坐下来,与太皇太后对坐。

朱祁镇吃相很好,毕竟是从训练出来的,几乎一举一动都透漏着雍容华贵。只是他吃得很快,他心中装着事情。

不过片刻,就放下筷子了,道:“娘娘,孩儿吃好了。”

太皇太后其实并没有吃多少,也不知道是老人上了岁数,吃得自然就少了,还是太皇太后的心思都在朱祁镇吃饭上面。

自己反而不多吃了。

太皇太后也放下筷子,净手,道:“你跟我来。”

朱祁镇道:“娘娘,外面还有事------”

太皇太后道:“耽搁不了你多少事情。”

朱祁镇也没有办法,只好跟着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倒也没有走多远,不过在内室之中,翻出一个本账册,递给了朱祁镇道:“我儿长大了,有些事情,我也该交代给你了。”

朱祁镇拿着账册,随手一翻顿时吃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