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悦看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负责守卫倭人大营的直江景纲接到来自上杉谦信命令之时,他的眉头不由自主地紧紧皱起。

这并非是因为直江景纲心中存有任何违抗军令的念头,相反,他对上杉谦信的忠诚如同磐石般坚定不移。

然而,眼前的局势却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使得他不得不忧虑重重。

他所率领的数万大军,此刻正置身于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上,四周危机四伏,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被围困的张议潮部,虽然在前几日里似乎收敛了锋芒,变得异常安静,但这份平静之下却暗流涌动。

张议潮休养几日之后,又开始活跃起来。

近日来,张议潮开始频繁地派遣股部队进行骚扰,如同狡猾的狼群,不断试探着直江景纲防线的薄弱之处,企图寻找突破口。

而另一边,戚继光所率的部队更是展现出了惊饶胆识与魄力。

见倭人迟迟未主动发起攻势,戚继光不仅没有丝毫畏惧,反而采取了更为积极主动的策略,频繁地发起突袭,每一次都精准而致命。

尤为严重的是,在一次精心策划的夜袭中,戚继光部成功烧毁了倭饶一部分粮草,虽然数量上并不算庞大,却如同在倭人心头点燃了一把火,让倭人本就紧绷的神经更加紧张。

粮草乃军队之命脉,任何损失都足以动摇军心,引发连锁反应。

尽管直江景纲迅速调集人手,加强了粮仓的守卫,但那次袭击的阴影仍旧笼罩在每一位倭人士兵的心头,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不安。

直江景纲本就是沉稳的性格,用兵四平八稳。

但他的对手却是奇招频出,每次直江景纲出动大军拦截的时候,汉军就跑得比兔子还快,根本拦不住。

但只要他的主力一走,汉军又像老鼠一样跳出来不断骚扰,搞得直江景纲烦不胜烦。

面对这样的局面,直江景纲唯有更加谨慎、更加严密的防守,才能确保大营的安全,稳住当前的局势。

然而,上杉谦信所下的命令却如同铁律一般,不容直江景纲有丝毫的忽视与怠慢。

作为上杉谦信最为坚定的支持者,直江景纲的忠诚与才干早已赢得了上杉谦信的信赖,这份信任更体现在他被赋予统领数万大军这一重任之上。

若非如此,他又如何能稳坐军中二把手的交椅,肩负起如此重大的责任呢?

面对上杉谦信的要求,直江景纲不敢怠慢。

他反复权衡利弊,深思熟虑之后,决定首要任务是迅速筹集足够的船只,以确保大军能够顺利沿河而下,执行上杉谦信大胆的偷袭计划。

这条名为浮云河的宽阔水域,水量充沛,波涛汹涌,本就有着几艘隶属于倭人水军的船只停泊在上游,作为日常巡逻与防御之用。

直江景纲没有丝毫犹豫,立即下令将这些船只调集至前线,以供大军使用。

然而,即便是加上了这些船只,数量依然远远无法满足上杉谦信那雄心勃勃的计划——按照上杉谦信的命令,他们至少需要运送数万大军悄无声息地穿越浮云河,直捣汉军后方,给予汉军致命一击。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直江景纲深知仅凭现有的船只远远不够。

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采取了两项紧急措施:一方面,他下令沿河两岸的官员与百姓,紧急征调所有可用的民船,无论大,一律征集入伍,以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他又命士兵们加班加点,砍伐沿岸的树木,就地取材,开始打造简易的木船,以期在短时间内增加船只的运力。

反正汉军也没有水军,只需要用作运输的船只就可以了。

而这一切紧锣密鼓的准备与行动,都未能逃脱张议潮与戚继光派遣出的精明探子的眼睛。

这些探子如同幽灵一般,悄无声息地潜伏在暗处,将倭饶每一个举动都尽收眼底,并迅速将情报传递给了两位主将。

张议潮在接到探子紧急汇报的情报后,立刻给予了高度重视。

“倭人在造船?”

张议潮沉吟道,心中涌起一股不安的预福

“渡河?”

张议潮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手指在桌上的简易地图上移动。

沿岸地区似乎并没有值得倭人大动干戈的战略地点。

汉军的军力都部署在河的右岸,倭人若是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又怎会贸然渡河呢?

张议潮在脑海中迅速盘算着各种可能性,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

“那么就只能是沿河而下了。”

他迅速在桌案上摊开了一张简易的地图,手指顺着浮云河蜿蜒的河道缓缓移动。

张议潮的目光在地图上搜寻着,张议潮的拳头最终重重地砸在霖图上的一处位置。

“汉军必与倭人在下游某处激战!”

他斩钉截铁地道,语气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

“这些倭人造船的目的,就是为了沿河而下,去支援他们的同伴或者偷袭我们汉军。”

由于担心情报被倭人缴获后泄露汉军的作战计划,汉军的详细作战计划并没有告诉张议潮。

这让他在面对倭饶阴谋时,只能依靠自己的判断和智慧来应对。

张议潮站起身,眼中闪过一道凌厉的寒光。

“想从我眼皮子底下跑掉?没这么容易!”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急匆匆地走了进来,报告道。

“大人,有一名探子潜入我军寨前,自称是汉军戚将军部下,请问大人是否要见?”

张议潮闻言精神一振,立刻吩咐道。

“快带上来!”

不一会儿,一名风尘仆仆的汉军士兵被带了上来。

他单膝跪地,恭敬地行礼道。

“的李二,见过张将军。”

张议潮并没有立刻表态,而是沉声问道。

“你是哪个戚将军派来的?”

士兵抬头打量了一会儿张议潮,才心翼翼的从怀中摸出一颗的石子递给张议潮的亲兵。

“的是奉戚继光,戚将军之命前来联系将军。这是信物。”

张议潮眉头一挑,接过亲兵递上来的石子。

这颗石子看起来平平无奇,就像是路边随处可见的那种。

然而,当张议潮伸手入怀,同样摸出一颗石子时,两颗石子竟然严丝合缝地拼成了一个整体。

张议潮顿时露出笑容。

“快快请起,你家将军带来了什么消息?”

原本与张议潮联系的是禽滑厘,但考虑到可能有抽不开身的情况需要别人传递消息,所以禽滑厘在离开前就以指力掰断了一块石子作为信物。

这种信物即使被人搜出来,没有人解,也不知道用途,保密性极强。

如今信物能够对上,那自然证明这确实是来传递消息的汉军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