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顺点点头,“多谢夫子告知。后日上午,我再带着儿来,以后儿就麻烦夫子教导了。”
从私塾里出来,王四顺松了口气,眉开眼笑。
“走,儿子,咱们去书铺!”
书铺,和回家的方向一致,从私塾过去走个三四里就到了。
一进书铺,一年轻伙计便热情地跑过来询问。
“二位要买什么书?我来帮你们找。”
“伙计,家里儿正要启蒙读书,要买《千字文》和《三字经》两本书,而且还要笔墨纸砚,麻烦帮忙推荐一下。”
“好嘞,您往里面请,我来给二位介绍一下,这是......”
听完这年轻伙计的介绍,林向安都惊讶了,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被价格惊到了。
最便夷毛笔都要80文,稍微好点毛笔要200文!!!
不过并没有买最便夷,而是听从了伙计的意见,选了最合适初学者的兼毫笔。
根据笔毛弹性强弱可分三种:
硬毫:笔性刚硬,最好用,但弹性差,磨损较快,狼毫就属于这种。
软毫:笔性柔软,耐用,但写起来容易软趴趴,很难把握,常用的羊毫就属于软毫。
而兼毫:介于软硬毫之间,就是用的混合毛,更适合初学者。
尽管毛笔贵,但王四顺并没有随便挑便夷,孩子都要读书了,有些钱可以省,有些钱是不能省的。
挑了一支兼毫和一支羊毫,听伙计毛笔的保养事项时,王四顺又给儿子买了一个笔架。
刻印班的《三字经》160文,《千字文》150文。
墨条,100文。
最普通的砚台,也要40文。
最后买了毛边纸,一刀纸60文,需要自己裁剪,能裁100张。
王四顺话很客气,买的东西也多,伙计就帮忙免费把纸裁好了。
随随便便买了一下,花了差不多一两银子。
古代书籍方面的产品,大概是统治阶级垄断最厉害的行业了!!!
回到家,林老太正盼着两人回来,听能去私塾读书,这才安心。
听到笔墨纸砚的价格,放下的心又肉痛了!
“孙啊!你可得跟着夫子好好读书,咱们家光宗耀祖就靠你了!”
“奶奶,您放心,我会努力的!”
当夜里,林向安翻墙,准备通知赵泽,自己要去树人私塾了,但这货不在,只好作罢!
第二傍晚,林冬香和刘荣一起来了一趟家里,手里拿着一个方形木海
“豆子,听你要去读书了,姨特意给你准备了礼物!”
从盒子里拿出一套新的青色直领长衫,套在林向安身上。
“你试试,要有不合身的,再给你改一下。”
林向安也没有忸怩,直接套在了身上,貌似大了一点。
林冬香打量了一番,发现自己裁剪大了一点,“有些大了,脱下来,我给你改一点。”
“姨,这个大正好,我还在长身体,过些日子就正好了!”
自从知道王四顺打听私塾的事,林冬香就想着给林向安准备一套衣服,知道他明日去私塾,连忙熬夜做的。
怕妻子再受累辛苦,刘荣赶忙出声阻止。
“是啊,孩子长的快,就别改了!”
“大外甥,这衣服你姨熬了两宿给你赶出来的,你可得好好读书,别辜负她的心意。”
刘荣也不枉给妻子邀功,让这子好好记住林冬香的好。
一向务实的林向安,难得拍拍胸脯大话。
“姨,谢谢你!放心,我会好好读的,争取给家里考个功名回来!”
“好子,有志气!”
刘荣笑呵呵地鼓励道,“你以后考中功名了,姨父保证让你有肉吃!”
林向安笑着调侃,“行啊,姨父到时候可别心疼啊!”
王四顺见这孩子没大没的,轻声斥责。
“你子,还敢打趣你姨父,多没礼貌!”
刘荣笑着摇摇手,平易近人。
“姐夫,不碍事!只要这子能考中,这都是事!”
“哎呀,姨父,真豪爽啊!”
屋子里欢声笑语,送走林冬香和刘荣,林向安被母亲喊到房间里。
“这个布包是让你奶裁剪的,娘赶忙缝制的,有些简陋,但也能让你装些读书的东西。”
深灰色的斜挎布包,挺简洁的,但和姨送的衣服一样,都是对他的期待。
“娘,这都是事,您现在不宜劳累,伤了怎么办?”
“不碍事的,娘整待在房里无事,你弟弟妹妹还算乖巧,明日你就要去上学了,可要好好听夫子的话。”
林秋兰看着儿子,不知不觉间就长大了。
“知道了娘!您放心!”
儿子要去陌生的地方上学,虽然离家近,但林秋兰还是不放心,忍不住叮嘱。
“每日放学了,可别乱跑,就在私塾里等着爹去接。”
“好!”
“在私塾和其他同窗好好相处,别打架!若是有人打你,你就还手,有事了我和你爹给你挡着,别害怕!”
林向安静静听着林秋兰的教诲,仿佛从她身上看到了前世母亲的身影。
两人很像,前世父母也是叮嘱他,谁打他,就让他打回去,别怂,有事父母兜着。
后来被人欺负,他就想到父母的话,狠狠打回去,把人打进医院了,父母还给对方道歉,还赔医药费。
尽管如此,却从没有怪他,反而儿子做的好。
从那以后,学校就没人敢欺负他。
久远的记忆,被林秋兰的话引了出来,林向安心里有点酸,眼里微微有点胀。
“怎么了?嫌娘啰嗦了?”
察觉儿子情绪有点低沉,林秋兰赶紧温柔拉过他的手。
“你第一次到陌生环境,年纪又,娘是担心你才多了几句。哎,知道你懂事,那娘不了。”
林向安摇摇头,轻轻撒娇道,“娘,我只是舍不得离开家。”
“你这孩子,又不是不回来了!早上你爹送你去,晚上你爹去接你,又不是住在那了!”
.......
夜里入睡时,林向安心里还惦记着,告诉赵泽他要去的私塾,可惜这两没碰着。
第二王四顺将豆腐送到酒楼和客栈,然后把摊子用驴车拉到集市,林老太看着摊子。
这才赶回家带着束修六礼,送林向安去树人私塾。
两人进去后,正好也碰到一个大人带着孩子来报名。
那两饶身型看着挺眼熟,直到那孩子转过头,林向安冷哼了一声。
难怪找不到人,原来在这等着他呢!
王四顺和大冉屋内给入私塾的学费,李夫子收下银钱后,给两人写下收契凭证。
两孩子就站在不远处等着。
林向安抬抬眼,面无表情地问道,“你怎么也是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