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娘瞬间明白了眼前的人是谁,瞬间热情地笑了起来,“原来是林秀才回来了,正好今他也没啥事,可以直接回去了。”
柜台里的其他人,纷纷好奇的看过来,王和忠的身份并没有隐瞒,大多知道他的情况,多少是有些奇怪。
“阿忠,哥哥来接你回家了。”
林向安温柔地摸了摸弟弟的脑袋,总感觉弟弟又长高了一点。
随即用眼神示意,让林远将礼品送过去,笑着疏导哦,“老板娘,这是我们家铺子的特产,味道还不错,特意送来胡大夫尝尝,多谢他对我弟弟的照顾。”
“林秀才,哪里需要这么客气!”
“应该的,我不常在家,也没法亲自照管弟。他还,还望日后多多担待些。今日我刚回来,有些日子没见他了,很想他,这才过来接他,谢谢老板娘了,胡大夫忙,我就不和他问候了。”
见林向安这么客气,老板娘也不再推脱,便热情地送走兄弟俩。
在药柜处打包的几个学徒,见人走了,这才议论起来。
“这就是王和忠的哥哥?今年的三元?”
“对呀,就是他。”
“这一回来,就来接弟弟,感情真好。”
“真是奇怪,竟然不同姓!”
“底下奇怪的事多了去了,人家家的事少管!”
一人一句在这议论,老板娘送走兄弟俩回来,就看着几人嘴碎,便提醒道。
“好好干活,别乱话。”
几人这才转移话题,不由地羡慕王和忠。
明明家里条件好,不去读书,非要来当药童,他们多是来自一些穷苦人家,没得办法,才来当学徒。
也不晓得这家人怎么想的?
......
“哥哥,他们你考中三元,特别厉害!那衙役走后,我回家时,屋里好多人,都是来道谢的。”
王和忠想到那回到家的场景,他差点被吓到了,从来没见过家里来这么多人。
这两依旧也有人上门。
“送礼的人也很多吗?”
来家里祝贺,不可能空手,收礼多了,自然得回请,看样子得可能要举办答谢宴。
“对呀,有很多人,我都没听过,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
没想到三元的头衔,能吸引这么多人!
如今局面对他有利,得好好计划一下,该解决吴家了。
即便他不出手,吴家定然怕他考中举人,一定会先出手的,这一次定要铲除吴家,留着终是祸患。
“过几就安静了。”
......
林嘉月在一家叫清音斋学习,这是一家分馆。
不仅能学习音乐,还会教女红、礼仪等。
女子在里面学习,外男只能待在大厅,不能进去里面。
林向安带着王和忠进去,明来意。
幸好此时是练习,能够提前走。
将提来的礼,让店里的人帮忙转交。
待林嘉月和刘雅茹一起出来,看到林向安一脸高兴。
“哥哥,你怎么和二哥一起来接我啊?”
林向安温和地笑了笑,“这不刚回来,想你们了,正好来接你们!”
随后刘雅茹害羞地朝两位表哥打招呼。
“两位表哥好。”
“雅茹,走,我们先送你回家。”
先送了刘雅茹回家,林冬香和刘荣看到林向安回来了,非常开心,夸他争气,让他记得请客,这事得庆贺。
林向安只好应下,要回家和家里人商量一下,定下时间了,一定会通知大家。
拉着林向安聊了好一会,这才放校
一回到熟悉的家,林向安就被林老太抱了个满怀。
“乖孙真出息,我们林家出秀才了!”
可能太过激动,完就咳了起来,林向安赶紧拍拍老人家的后背,扶着她到堂屋坐下。
“奶,您别这么激动,注意身子。日后我还要考举人,您得多适应啊!”
每次都这样激动,对身体负担重,林老太年纪大了,有些年轻时落下的病根,如今在慢慢调养。
林向安还真怕老太太激动过头。
“好好好,我大孙儿有志气。放心,我身体没事,还得看着你成家立业。”
站在林向安旁边的王和忠,眼神坚定地开口。
“哥哥,你放心,我定会用心学医,照顾好奶奶的。”
林老太被孙子的话暖到了,伸出手拍了拍王和忠的肩膀,和蔼笑道。
“我孙子也孝顺,日后,奶等着享你们的福。”
这时林嘉月也凑上前,趴在林老太身上,笑嘻嘻地道。
“奶,我长大了,也能照顾您呢!”
林秋兰从屋外进来,身上穿着围裙,看到孩子们都围着林老太,笑道。
“他们仨还真是眨眼之间就长这么大了,再过几年,都要成婚生子了,娘,您可得放宽心些。”
又转头仔细看了看林向安,心疼道。
“安儿瘦了,还晒黑了,科考真是辛苦。这次在家好好住几,娘做你爱吃的,好好补补。”
“谢谢娘,出门在外,我最想念娘您做的饭了。”
每个人做的饭菜味道是一样的,总感觉林秋兰做的最好吃,可能是一家人欢喜的在一起,让饭菜变得更美味了。
这时林远将马车上的东西卸下来,放好后,这才进来堂屋,笑着打招呼。
“奶,三姨!”
“阿远这孩子也瘦了,你们怎么回事?在外面没吃好?”
“三姨,我们都吃的饱饱的,就是没长肉。不过外面没您的手艺香,怪想您做的饭。”
大概热胃口不好,又舟车劳顿,就感觉瘦了,不过也是林秋兰心疼他们。
“行,知道你们惦记,我早早回来,给你们做饭吃。你们陪着娘坐坐,我这就去厨房忙。”
听着孩子们想念吃的,林秋兰笑着完,就回厨房了。
“三姨,我来帮您!”
林远见状,就跟过去帮忙。
一家子的饭菜,可得做些时间,尤其家里都是些长身体的孩子,饭量甚是惊人。
没过多久,王四顺和赵桥也回来了,见到林向安后,又夸了一顿。
随后跟他了一些送礼的情况,最开始是家里的亲戚街坊送了些礼,还有林向安的一些同窗家里送来。
报喜的第二,衙役又上门,是县令、县主簿、县丞送奖励银子,县令十两,其他两位八两。
然而这之后,镇上有名有姓的大户人家,纷纷前来送贺礼。
“谁送的礼,我让阿桥都给记下了,一会你看看名单。我想着等你回来了,咱们家再定庆功宴,邀请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