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悦看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悦看书院 > 历史 >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 第53章 “您的首级万金不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3章 “您的首级万金不卖”

钟离眜从电讯室得到消息,就去找赵杏儿。

“东家娘子,我这个头颅现在值32万钱,您看看要不要把这头颅割了去领赏,赏金入股像胶厂,我换个子孙后代的富足?”万金悬赏啊!钟离眜自己都有一点动心了,自己已经不再是大将军了,这个头颅还能值这么多钱,与其东躲西藏,还不如把自己头颅卖个好价格。

正在看材料的赵杏儿抬起头来看了钟离眜一眼,又垂下眼皮,继续核对数据和内容。好一会儿停下手中的工作,抬起头来笑着:“只怕不行,像胶厂的第一轮融资已经结束了,暂时不缺资金,要想投资像胶厂,就得等第二轮。”

钟离眜苦笑,自己的头颅好不容易值了一次钱,居然人家还以不缺钱为由给拒绝了。有点扎心啊。

“你这块业务一年工钱也能有五万钱,投资在张村的,按照平均一年一倍的回报,还能有个五万钱,三十二万钱,三年也就回来了,你那么急着去死吗?活着享受这些不好吗?”赵杏儿嗤笑。

这个时代还没有低利润高周转的法,商品毛利率偏高,一个企业一年赚回个本钱已经被认为是良心企业,赵杏儿相信张诚的法,橡胶这东西一定会大行于世,哪怕做成鞋底子呢,下人人有一双橡胶鞋,那还得多少钱?赵杏儿可是看过硫化橡胶的,厚实柔软,确实非常舒服——比麻鞋可是舒服多了。张妈妈正在研究怎么给麻鞋挂橡胶底呢。

“这不是怕给东家带来什么麻烦,能收留钟离全家已经是厚谊了……”钟离眜讷讷的。

“你家能算什么麻烦?城主就是大秦的皇子扶苏,兵学系的教授是大秦的内史蒙恬,化学系的教授是大秦的方士徐福,新秦中城的城主是大秦芃芃公主,这些人也都好好在张村住着,都多少年了,张村也没嫌过麻烦,当今的皇帝还能比始皇帝、二世皇帝更吓人吗?”赵杏儿收拢起文件,站起身来伸展了一下,:“不要胡思乱想,都是事。您的人头万金不卖!要是百万金嘛,我也许会考虑一下,您估计能不能卖出这个价格来?”

“这朝廷对我们这些人催逼过甚了啊!”钟离眜嘀咕着。对张村这几位身世奇特的人物,钟离眜也有所了解,二世皇帝死后,加在这些人身上的压力就没有了,这些人也渐渐的以本来身份在张村行走生活,倒是没有引起什么特别的关注。对张村的村民来,得到满勤奖比知道城主他爸爸是谁更重要,知道村中卖店的新货物消息比知道长安发生过什么更重要。谁会关注一个前秦的皇子在张村的生活呢?

就算是扶苏的老婆,对扶苏的身份也没什么看法,聊起来她总是当家的身体文弱,做不了农事,是个无用之人,家里分的土地都得请流民来帮着耕种收割。自己家的这位倒是爱读书写字,可这些劳什子又有什么用呢?那些书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被盖,若不是扶苏有一份城主的薪俸定期可以领回来,只怕这个寡妇对扶苏也不怎么尊敬。

虽然在张村感觉高皇帝远,但是真的在这里看到一份对自己的通缉,就觉得这里是不是离长安还是太近了一些?只是地虽大,除了张村,又有哪里是自己的容身之地呢?

“搞这个情报分析,我总是不太在行,也许张诚来指导一下会更好一些,很多事张诚想的更清楚一些,但是我又不想让张诚知道我在搞这些东西,那么钟离,你有什么看法呢?”赵杏儿皱着眉头问。

之前李灵发回来的信息,其实很准确,但是自己和钟离的分析出了偏差,并没有判断出,刘邦原来是要剿灭臧荼去的,还以为是发兵去策应臧荼抵御匈奴,一个判断的失误,最后诚记在这个事件中也没有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回报。

包括现在刘邦在通缉钟离眜,虽然从各个暗探处得到了这样那样的汇报,但是总不能把这个事件串起来,到底为什么忽然要通缉钟离眜了,在这个乱世,明明有好多比抓住钟离眜更重要的事情,为什么忽然有了这么一件事情,这个情报班子始终没有能理出个头绪来。

“如果要弄清楚刘邦怎么想的,需要一些和刘邦相似的人,类似刘邦、张良、陈平这样的人,才能猜出刘邦到底是怎么想的,到底要干什么。刘邦这些人心太脏,我们没办法猜到他们心里去。”钟离眜。

刘邦心脏,这是楚营一致的意见。面对项羽约战,闭门不战给自己找借口“我斗智不斗力”,人家要烹杀他爹,他“劳驾也盛碗汤给我尝尝”,胸部中箭受伤,为了稳定军心却去捂脚,“你射中我大脚趾头了!”这种人心得有多脏?

咱们张村,哪儿有这样的人呢?赵杏儿眉毛皱得更紧了。

张村这面的人还是年轻,按照张诚的法,蒙恬和扶苏都是“英年早逝”,没怎么接触过阴谋的训练,他俩真要是懂朝廷上的谋略、心思细密的话,就不会被一份假圣旨骗得自杀了。即便公孙尼子这样的,半生也不过是个学者,哪经历过朝堂上的这些东西。

如果张苍大人还在张村就好了,张苍大人虽然总是笑面向人,但是在柱下史待的久了,对朝廷大人物的心思把握还是要敏锐一些。可惜张苍大人现在在赵国做丞相,也没办法抓回来请教一二。不知道张苍大人在赵国过得可好吗?应该再写信问候一下,但是如果自己想知道皇帝怎么想的,想让张苍大人来分析情报,这事儿大概不怎么可校

赵杏儿此刻有点后悔,当初如果不把那些儒生都赶出去,那些人虽然学问不行,但是品性都挺卑鄙的,是不是更适合搞阴谋?如果留下他们,会不会还能挖掘一两个有用的人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