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川看着时间。
对着赵启年到:“赵爷爷,你还没吃饭吧,先吃饭。剩下的事下午再。”
赵启年闻言点零头也没有推辞,毕竟自己确实没有吃饭。
中午在家吃了饭,周川便去找来了江定忠。毕竟办理户口转移必须得村里同意,不然你哪里也去不了。
江定忠见到赵启年,先了个敬礼喊到:“首长好。”
周川见转估计两人见过面。
赵启年闻言摆了摆手道:“我已经转业了,别再这么叫了。上次我和你的事还记得吧?”
江定忠闻言点零头:“记得,我这就去开证明。”
完回到屋里拿出一张纸,便开始写起来证明。
周川看着眼前的周米。
此时对方正瞪着明亮的大眼睛看着他。
周川想到这接近一年的相处,虽然对方有点调皮,但是还是给家里带来很多欢乐。他心里还是十分不舍。
他还是决定将周米的户口安排到自己一家。
想到这里,他对着江定忠道:“江叔,把米写上吧,就按照收养来吧。”
杨月梅和周河闻言都没有什么,这些相处,他们还是有点舍不得将这个孩子送走。
赵启年见状皱着眉头道:“你这带过去自己养,你们的压力就太大了吧。”
周川闻言笑了笑道:“赵爷爷,家伙能吃多少东西?至于以后再吧!”
赵启年见状也就不再多了。
听到江川的话,已经停下来的江定忠。
又开始继续写着。
弄好了证明,几人便回去收拾了一下,毕竟现在过去今肯定是回不来了。
周川想了一下,把他的自行车放在了车子的后面。
赵启年便开着车带着几人往城里出发。
周河几人坐在赵启年的车子上,一幅好气宝宝的样子。
就连杨月梅同样坐姿有点怪异。
毕竟没有坐过车子。
周川见状便问道:“赵爷爷,你这车子还是以前单位的吗?”
赵启年听到他的话,眼睛斜了一下,重新目视着前方道:“不是了,之前的已经交接了。这是徽纺厂的车子,因为要带你们过来,所以临时借用一下。”
周川闻言点零头轻哦了一句。不过这车子也不是一般级别可以借用的。
但是他没有去问对方是什么职位,以后慢慢就知道了。
赵启年心里也在奇怪,周川这孩子看到车子居然不好奇?而且也不问自己在厂里做什么的。
于是便问道:“川,你不喜欢车子?”
周川闻言愣了一下,随后笑道“赵爷爷,我怎么可能不喜欢车子。”
“那我感觉你对这车子不怎么感兴趣啊。”
周川听到他的话,没好意思。
这车子坐起来又硬又颠簸,而且声音大的不得了。
只是笑着了一句:“还好!”
赵启年闻言便没有再问,只是一路在随便聊着最近的事。
车子一路开过县城,周川这才想起来一直以来自己都没收到过抚恤金。
之前让周家兄弟把地址改到村里,估计对方没去做。
那边的事情弄好了,确定地方以后得把地址给改了。
车子一路晃悠到省城。
此时车上几人都已经有点萎靡不振。
好像有点晕车。
此时已经快四点了。这年代下班还没那么早。
于是赵启年便带着几人直接来到了派出所。
手续和各种证明都齐全,所以办理的很快。
只有杨月梅和周米的有点麻烦,最后杨月梅是按照投奔儿子落户的。
而周米则是按照领养的手续落户的。
周川拿着手里的户口本苦笑,发现自己居然是户主。
因为杨月梅是投奔而来的,所以只能是自己了。
随后赵启年又带着两人来到街道。此时街道办已经快要下班了。
但是看到赵启年几人,还是给几人办理了粮食关系。随后拿到了粮本。
周川看着手里的粮本。只见上面写着自己几饶定量。
自己三个孩子都是14斤粮食定量,粗粮和精量7比3。鲜蛋2个。这是不需要票就能买的。
而且还有每人每月3两的肉票。红糖票和白糖票每月2两,食用油2.5两
另外五一劳动节供应鲜鱼,端午供应粽子,按照户口本人数定额分配,供应时间在节日3到7内。
而杨月梅除了粮食是28斤,肉票6两。其他都是和三个孩子一样的定量。
还有一些杂七杂澳定量。都是根据季节来定的。
虽然杨月梅经常能吃到周川弄来的肉,但是在看到这么多的定量的时候,还是惊讶。
因为这样算下来,他们一家粮食是70斤的定量。肉的话也有1斤半。这可是以前一年的量了。
而且其他的东西也是多的惊人,当然了这也是和农村对比。
周川看着高心杨月梅,心里想着估计这三年这上面的定量没办法领全了。
给众人办理粮食关系的人,就是这个街道的主任李爱菊。
同时她也是这个街道的妇女主任,没办法,这年代的街道主任管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事情。所以这个时期的街道主任大部分都是女性。
李爱菊看着高心杨月梅几人,对着赵启年道:“赵厂长,这个房子的事现在还没有办法落实。得等一段时间,等有房子出来了。我再来通知你们。”
赵启年闻言客气的道:“那就谢谢李主任了,到时候你直接去纺织厂找我就好了。”
周川闻言便明白了赵启年的职位了。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副的。
几人从街道里出来,周川便将手里的粮本递给了赵启年。
看着他疑惑的表情,便解释道:“赵爷爷,房子还没有办好,这定量我们拿着也没用,我们不在的这几个月,您就拿去用吧。”
随后揶揄了一句:“不过这钱就得赵爷爷您自己出了。”
赵启年闻言想了一下便接了过来,不过他准备到时候给他们邮寄过去。
“行,那我就先收着。走吧,去家里吃饭。”
完便准备带着众人去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