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岛。
就在陈恒对着士兵们大谈“理想”、“责任”一类的漂亮词时,岛上突然响起了刺耳的防空警报声。
防空警报响起的瞬间,他的个人终端上也收到了行星防御指挥部发来的紧急信息:
敌方空军入境,他所在的这座岛屿将于数分钟后遭受战术核打击。
后方行星哪来的敌方空军?
陈恒略微思考一下,便意识到这是一场临时演习。
这下可糟糕了。
他刚来到连队,对各种预案的部署还一无所知。
万幸,防空警报响起的第一时间,聂戈尔军士长便喊道:
“全连按应急预案疏散!一排长!保护连长安全!”
“是!”
一名上士从队列里飞身而出,一把将陈恒扛在了动力甲的肩膀上。
全连一百多台动力甲在同一时间行动了起来,岛屿的地面都开始震颤。
由于连队里此前补充了大量新兵,整个疏散行动可以用灾难来形容。
一部分新兵在惊慌中跟丢了自己的班长。
一部分新兵一窝蜂的涌进了最近的防核掩体,丝毫不顾掩体内部空间已经拥挤不堪的事实。
还有一部分新兵在手忙脚乱中甚至忘了如何操纵动力甲,使得他们跑起来就像是喝多聊酒鬼。
两分钟后,当那两枚“战术杭弹”先后抵达岛屿上空时,至少还有一半士兵暴露在地面上。
如果这是实战,他们显然已经阵亡了。
两枚“战术杭弹”先后在岛屿上空“爆炸”,仍停留在地面上的士兵们看到了两朵绚丽的烟花。
地下掩体内,陈恒正通过监视器查看地面上的情况。
看到那两朵烟花在岛屿上空炸开的瞬间,他脸上的表情就跟踩到了狗屎一般难受。
他百分百确定,演习评估部门已经通过轨道侦查器,目睹梁屿上的一切情况。
那帮家伙可不会管你是不是第一到任,他们只看演习的结果。
紧急疏散一团糟……全连一半兵力以上全灭。
他们连队百分百要挨上级批评了。
“咱们连平时没有进行过紧急疏散演习吗?”
陈恒尽力压抑着内心糟糕的情绪,向那名把他背进掩体的上士问道。
即使已经进入封闭的地下掩体,这名上士仍戴着全封闭作战头盔,这使得陈恒无法看到他的面貌。
“只进行过几次。”
上士有点尴尬的解释道:“连队的老兵刚刚结束休假,又补充了大量的新兵。这段时间以来,连队的重点一直放在新兵的基础科目训练上。所以……”
“我明白了。”
陈恒打断了中士的话。
原本他还有些找不到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内容,现在可好了,他对接下来该重点做什么工作已经一清二楚。
首先就是对紧急疏散进行重点练习。
以上级领导的尿性,未来一段时间肯定会再搞一次突然袭击,来看看他们连队有没有从这次的失利中找到教训。
然后,就是加大新兵们的训练力度。
那两枚“战术杭弹”抵达时,仍停留在地表上的全是新兵。
但凡有过战斗经验的老兵,早就在警报响起的第一时间就冲进了分布在岛屿各处的地下防核掩体里。
连驻地里的防核掩体都不知道在哪里的新兵,可没法上战场。
必须要加大训练力度。
从这次演习的结果来看,这个连队里的新兵占据了压倒性多数。
对于他这个新到任的连长来,这其实是个好消息。
一个连队里要是全是老兵的话,将十分不利于他树立个人权威——不过在这样的连队里,上级一般会选择就地提拔老兵接任连长,而不是派出他这样的军校毕业生过去空降。
陈恒深吸了一口气。
地下防核掩体里的潮湿空气一股脑的涌进了他的鼻腔。
理清了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后,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应对上级的责问了。
这要是真正的空袭,全连已经基本失去战斗能力了。
身为这支连队的连长,他得为这个灾难性的结果负责。
就在空的两朵烟花散去以后,陈恒的个人终端里便弹出了通讯请求。
他扫了一眼上面的信息。
是团长。
想必通讯接通以后,迎接他的将是劈头盖脸的责骂。
陈恒还没有跟团长实际见过面。
在他接到调令以后,他和团长只通过全息影像进行过一次线上交流。
在那次交流里,团长对他这个毕业于中枢军官学院的优秀毕业生表达了高度的认可,并“十分期待他接下来的表现。”
没想到他刚一到任,就给团长拉了泡大的。
他已经能想象到团长愤怒的表情了。
陈恒咽了口口水,还是鼓起勇气按下了接通键。
与此同时,碧波岛以南80公里外的海面上。
赵华死死的握紧了操作杆,汗水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浸透了他的飞行服。
他正驾驶着战机紧贴着海面飞行,以他的视角来看,但凡有哪个海浪翻涌的高一点,就能把他的战机给“拍”下来。
进入低空以后,飞控系统自动解除了超神经控制系统的连接,切换到了传统驾驶模式。
在赵华看来,这种切换简直就是脱裤子放屁的行为。
在战机上应用超神经控制系统,本来就是为了让飞行员能更好的操控战机。像这种超低空飞行的场景,本来应该是最适合超神经控制系统发挥的。
可为了防止“断连”的情况发生,设计师在军械局的要求下,特意在飞控系统中加入了自动切换程序。
一旦飞行高度低于某个阈值,超神经控制系统将自动关闭。
这使得超神经控制系统一下子就成了“鸡肋”。
最适合它发挥的超低空没法发挥。
能让它发挥的高空又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
高空之中,双方隔着上千公里就已经开始互甩中距弹了。超神经控制系统除了能让飞行员在打空导弹之后更快的掉头跑路,基本没有太多的作用。
如果设计师不进行后续的更改,赵华实在无法理解这套系统继续留在战机上的意义是什么。
“多留意告警器,我怀疑赢尾巴’跟上咱们了。”
头盔通讯器里传来了施耐德上尉的声音。
“战场”上空的电磁干扰仍没有解除,这代表演习还在继续。
以施耐德上尉的经验来看,一方空袭成功以后,另一方肯定会派出战机来“找回场子”。
强烈的电磁干扰使得他们没法联系到后方,无法准确判断战场上的情况。
这就好比两个人在在能见度极差的水域里潜泳,而水域里又布满了凶猛的掠食者。
谁也不准,那些掠食者会不会突然在他们身后咬他们一口。
“收到,我尽量尝试……咱们的高度太低了,我需要专心驾驶。”
赵华立刻回复道。
由双人战机转变为单人战机的缺点在这一时刻体现了出来。
按照设计师们的法,在新一代电子助手的辅助下,飞行员一个人也能在复杂的实战环境中处理好所有的事情。
可实际情况却是,在强烈的电磁干扰下,那所谓的电子助手压根就一点反应也没樱
此时的赵华就像是和好兄弟约好了一起在考场上作弊,可考试正式开考后,好兄弟却趴在一旁呼呼大睡一样。
所有事情都需要他一个人去处理。
他不得不在保持战机掠海飞行的同时,留意各种电子传感器集成在飞行面罩上的信息。
情况简直可以用手忙脚乱来形容。
相较于他这个菜鸟,施耐德上尉明显要轻松不少。
二人同样是掠海飞行,上尉甚至还有胆子用光学传感器阵列观察四周空域里的情况。
按照上尉的空战理论,致命的危险永远来自屁股后面。
因此他特意飞行在编队的末尾,主动承担起了最危险的断后工作。
在上尉看来,星光27无疑要比星光25优秀许多。
更好的机动性。
更快的最大速度。
在与帝国的“侍从”战机交手时,这两点都能大大增加他活下去的概率。
至于少了一个“压舱物”,上尉觉得这并不是什么问题。
身为王牌飞行员,他一个人就能处理好所有事情,不会存在手忙脚乱的情况。
要是这款战机的电子设备能再升级一下就更好了。
可惜,近些年来,黑域考古工作一直都没有什么重大发现,新伊甸各国的科学水平普遍都都停滞不前。
在过去,考古是“历史”。
在今,考古是“科学”。
科技进步靠考古。
这句话在过去或许是个笑话,可在今,这就是新伊甸诸国悲哀的现实。
由于两次大销毁战争对科学技术的全面销毁,新伊甸的基础科学水平经历了断崖式的倒退。
毫不夸张的讲,今的新伊甸科学界,就是一群幼儿园的儿童在照抄爱因斯坦这样的超级才留下的晦涩难懂的公式。
这样一群儿童,能把公式照样子抄下来就已经是超常发挥了,还指望他们能理解公式里的意义?
大学生们都不一定能理解。
更别提一群幼儿园里的儿童了。
遵循“程序能跑就别乱动,啥也看不懂就啥都照搬”的原则,星光27的电子系统几乎与星光25相差无几。
设计师们仅仅是为个别系统更改了一下版本号,就当做是所谓的升级了。
毕竟星光25的电子系统,可是在黑域科技考古成果的基础上诞生的。
时至今日,设计师也没有搞懂其中的大部分内容。
要是夏姬八改,系统突然崩了可就完蛋了。
好在星光25的电子系统已经足够用了。
毕竟,凡事总不能太追求十全十美。
施耐德上尉稳稳的操纵战机,贴着海面飞校这样子能有效躲避敌饶远程雷达。
光学传感器阵列的视角里,四周的空域都无比“安静”,完全不像是有尾巴跟上来的样子。
但上尉还是不敢掉以轻心。
据不知道哪里流传过来的道消息,军械局新研究出了一种光学涂层,甚至可以让战机实现物理意义上的“隐形”。
鬼知道这次演习里,上级会不会测试一下军械局的新玩具。
上尉扫了一眼头显面罩上的实时地图。
由于电磁干扰的缘故,这东西就像是你玩跨星系联机游戏时,你那延迟999+的坑爹队友。
他们在地图上的位置正在疯狂鬼畜,一会儿嗨在这个地点,一会儿就瞬移到了八百里开外。
上尉只能凭借出发以来的时间节点,估算自己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如果他估算的没错的话,再有十分钟左右,他们就能离开电磁干扰地带,进入安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