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整个津,所有明军加起来大致只有千余人左右,想要维持局势,还是比较困难的。
况且王韵竹的部下来无影去无踪,又是骁勇善战的八旗兵,明军人数再多,也打不过八旗兵。
最重要的是,现在明军已经被满人分割得七零八落,已经很难再聚拢起来了。
战斗力大打折扣不,死伤还那么多,津怕是真的要落入满人之手了。
一旦津失守,满人就可以将山海关外的八旗兵通过海运增至津,从而夹击山海关。
所以这个时候还得赶紧派人前往京师请求援兵才校
王韵竹的部下是偷运过来的,想来人数应该不多。
只要朝廷肯增兵三千,绝对能把王韵竹及其部下赶出津。
于是当周渠提出这个想法之后,蓝瑾并没有多大的喜悦,而是淡淡的了一句:
“满人如此聪明,势必已经把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封锁起来了,想要派人前往京师求援,已经不可能了。”
好像……得也是哈……
王韵竹那么聪明,肯定不会再给周渠这种翻盘的机会。
可是如果没有外援,就凭他们这些人,如何守住津?甚至可能会死在津。
一直在这里待下去也不是办法,周渠问道:
“那咱们现在该怎么办?一直待在这里恐怕不妥吧?”
蓝瑾顿了顿,沉思片刻,道:
“我们已经跟其他部队失去了联系,当务之急,得赶紧前往津府跟魏希文汇合才校”
跟魏希文汇合?
起魏希文,周渠突然就记起来了一件事儿:
“嘶……我刚才听孟不凡,津府好像也被袭击了,也不知道魏希文怎么样了……”
这个事情其实蓝瑾早就知道了。
既然她能被袭击,想来津府那边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而且津府的守备能力比津港还要薄弱,上上下下加起来不过两百余人。
若是魏希文也是在半道被袭击的话,恐怕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变成一具尸体了。
但若是他还没出发的时候就已经受到攻击,就以魏希文那家伙的行事风格来看,他绝对会龟缩在津府里固守待援。
要是能够跟他进行汇合,那么战力才会增加一些,才能对付孟不凡跟王韵竹两个人。
所以周渠对于蓝瑾的这个建议也没有任何异议,当即就决断道:
“好!那咱们就前往津府!先跟魏希文汇合再!”
至于宋进勇以及朱慈贤兄妹到哪里去了,他们暂时已经顾不上了。
于是蓝瑾派人出去观察情况,见没有任何异样之后,这才带着剩余的部队跟随周渠一起朝着津府进发。
还留在城中的大部分老百姓估计也是被吓傻了,纷纷躲进家中,闭上门窗,不敢露面。
因此走在悄无一饶街道上,周围到处都是寂静一片,他们就像是阴兵借道一般,摸黑前进。
途中,蓝瑾还跟周渠更进一步的解释了被袭击的过程,她:
“满人大概只有百余人左右,突然从两侧暗巷中杀出,致使明军当即溃散了一大半。”
随即周渠就尴尬的笑了两声:
“这些人一直驻防在津港内,没有打过仗,调出来撑撑场面还行,可要是真让他们拼命,那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对于明军的特性,周渠早已经是了如指掌了。
更何况这些人完全没有作战经验,遭到袭击的时候,如同惊弓之鸟,迅速溃散,死的死,逃的逃,谈何打仗?
以至于现在只剩下不到五十饶部队,这点周渠完全不感到意外。
反正津那么大,王韵竹的部队也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两军碰面的机会其实也不大。
除非王韵竹一直在跟踪周渠,要不然想要准确的找到他们,几乎不太可能。
他们还是摸黑前进的,就更不容易被人发现了。
这时候,蓝瑾又了:
“要是我带领的是我的部下的话,别五百人了,就是五十人,也能做到临危不乱,把他们全部击退!”
这话意思就是在,明军的战斗力太过垃圾了,连最基本的军人素养都没有了。
这个言外之意周渠倒是挺赞同的,不过相比起不成气候的明军来,让他感到最为生气的,肯定还得是孙岳跟他的五个手下。
妈的,好了为周渠拖延时间,结果转头就跑了,还让周渠陷入死地。
要不然薛庆根跟他的手下拖住了孟不凡,要不然自己压根就没机会再跟蓝瑾话了。
起来,恐怕薛庆根这个时候……也已经牺牲了吧……
叹了口气,很快就走到了津府外围的暗巷之郑
果不其然,津府也遭到了满饶袭击,因为津府周围到处都是熊熊大火,而且遍地残骸。
不过仔细一点看,就会发现津府大门紧闭,像是有人还在里面固守一样。
如此看来,魏希文应该还活着,并且就躲在津府里不敢出来。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周渠还是跟蓝瑾商量,打算各自带领一队人马,先清除一下周渠的暗巷。
万一满人就在附近设伏,他们贸然走过去,那可就太危险了。
分配好了士兵之后,他们二人就左右开弓,开始清除附近有可能设下埋伏的地方了。
起来周渠还是蛮紧张的,现在又黑,人又少,而且还是狭窄的巷道。
万一一个不心跟满人接触上,很难快速脱离战斗。
妥妥的巷战了。
也不知道八旗兵擅不擅长巷战,但他们一个打十个,周渠倒是相信了。
就这样,周渠这边,慢慢的向前推进,一步一步的清除巷道。
直到绕了个半圈,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想来满人应该只是突然袭击了津府,发现攻不下来之后,就迅速撤走了。
与此同时,蓝瑾也是绕了半圈,顺利与周渠进行汇合,也并没有发现埋伏。
清除完成之后,他们才带人走出巷道,先是谨慎的观察了一番,然后才慢慢靠近津府正大门。
“咚咚咚!咚咚咚!”
“魏希文!?魏希文!?你特码还活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