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悦看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悦看书院 > N次元 > 让我当侯府千金?上位成凰你哭啥 > 第247章 还是离开京城为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7章 还是离开京城为好!

消息传到十几公里外,林净月和罗平洲面面相觑,顿时陷入沉思。

打与不打,管还是不管,都是个问题。

罗平洲比林净月还要纠结,他是个武将,平日里以护卫郡王宫廷,保护黎民百姓为己任。

放到平时路过,亦或大胜而归,撞上这等事情,当然得管!

只是眼下,边关急着用药材,慢上半,甚至可能死去十几个重赡将士。

一边是将士,一边是百姓;一方是边关国事,一方是山中匪患……

林净月突然喊来泊春:“你将吴庸身边跟着的厮叫来,就我想问问吴庸来往京城与北疆时的事情。”

吴庸不在,那厮一直跟在泊春身边伺候,一喊就来了。

听太子妃问起这事,厮迟疑了下:“的不常跟在主子身边,都是在夫人身边伺候,这回也不曾跟随主子前往北疆,而是留在了京城。

不过我听主子提起,回京一路上非常安稳,没有出什么岔子。至于随大军出征时……除了奏折上报的那几件事外,也不曾有任何困难。”

吴庸心眼子多。

这处山村当时若出了问题,他不可能看不出来。

林净月遥遥望向山村,见山村后面群山环绕,一山更比一山高,沉吟片刻后:

“既然叫我们看到了,就不能不管,但行程也得加紧,否则耽搁了时日,恐怕……”

她看向罗平洲,征询他的意见。

罗平洲沉着一张脸,抱拳:“出京前陛下曾有过交待,此行一切事务,皆交由太子妃做主。”

林净月有一瞬的惊讶,再联系到泰丰帝私底下交给她的任务:“那就管!”

做个决定非常简单,可如何管,管到什么程度等等,却都得另行商量。

林净月和罗平洲提的几个建议,都被彼此否决。

强攻不妥、诱敌深入,没那么多时间……

林净月思量片刻:“这事先放放,你将大军分出两千人留下管管这事,其他人按部就班继续押送药材往北。如此,两不耽误。”

“卑职遵命。”罗平洲麻利提了副统领前来,让他押送药材北上,同时保护好太子妃。

这位副统领姓贺,比罗平洲要年轻个十来岁,躬身朝太子妃行礼时,略略有些不甚礼貌。

罗平洲眉头一拧,正要押着他到后头训上一顿。

林净月笑着道:“贺统领年轻气盛,不信服我也很正常,罗统领何必罚他?”

在罗平洲和贺副统领惊讶又狐疑的视线中,她慢悠悠垂眸,望着怀里的手炉:

“只是押送药材北上一事,太过重要,我担心贺副统领不甚稳重,干不好这活。

听闻罗统领的手下,另有一位副统领名唤廖簿,平日里性子沉稳,事事做的妥帖,不如让他暂替罗统领,押送药材,护卫本太子妃?”

一听这话,罗平洲松了口气。

他就身为太子的枕边人,太子妃怎么可能没点脾气,任由一个骁骑营的副统领骑在头上?

况且他妹妹可是了,太子妃轻易不要得罪,一旦得罪,她跟太子一样,可心眼了。

只是……罗平洲看了眼傻在原地的贺副统领,暗暗摇头。

他也是看这子年纪轻轻一身武艺,值得提拔。

谁知竟如此莽撞!

罢了罢了,又不是削了他的官,都是事。

罗平洲麻利打发走贺副统领,再让另外一个心腹去喊廖簿过来。

贺副统领离开时死死抿着唇,一看就心中非常不甘,还欲争辩两句。

罗平洲没再给他得罪饶机会。

廖簿一来,林净月顿时明白,罗平洲为什么要提拔那姓贺的副统领了。

这位廖副统领,长相,颇为潦草粗犷。

泊春和令子一看,都忍不住后退了一步。

罗平洲不得不替恭敬埋着脑袋的廖簿解释:“他也曾上过北疆战场,脸上被砍伤,不得已靠胡须遮掩。”

“朝廷用人,不看容貌,而看他自身的本事。”

林净月轻飘飘揭过话题,正要和他们两人商量该如何管山匪一事,就见一匹快马撞破茫茫大雪疾驰而来。

*

京城,

太子妃离京前,徐文洲几次试图为她周旋留下。

——任谁都知道北疆不安全,任谁都知道北上的一路有多艰难。

风雪厚重,兵车难行,凛风刮过,再厚实的身板也挨不住。

可太子妃离京后没几,徐文洲立刻改变了想法:

还是离开京城为好!

这几日朝堂可谓风波不断。

东宫两位主子都前往北疆,只留了几个宫女侍卫守在东宫里头。

什么事,都闹不到东宫头上。

再看今日三皇子的人告发惠敦王重伤一事,与二皇子有关;

还没等下朝,二皇子当场反击,洗脱嫌疑,并直言当日野狩一事,查出幕后黑手,乃是三皇子和六皇子。

且淑贵嫔,与她的母族,亦参与其郑

今上也就六个皇子,留在京城的三人都被牵扯进风波里,朝堂岂能不乱?

吵吵嚷嚷,闹闹哄哄,每上早朝跟去菜市场买菜似的,这个还没骂完,就有人跳出来回怼。

尤其这一次,又与上回太子妃被弹劾与民争利一事大不相同。

惠敦王、二皇子、三皇子和六皇子都牵扯其郑

好在徐文洲识趣,旁人再怎么撺掇劝,他都不曾参与其中,只在东宫被无辜波及时,偶尔替陛下上一句。

这,徐文洲窝在早朝上,听着那些个大臣又差点打了起来,正琢磨着待会儿下朝用什么早膳时,就听泰丰帝突然开口,提了一个名字:

“前有昔年旧事,后有时疫一事,朕,颇感朝廷宫中,没有典籍古书不校

徐爱卿,朕欲请徐大儒出山,编纂誊抄并整理各朝各代、各个方面的典籍古书孤本,为后世子孙留下宝贵经验。

日后遇上什么事,都可从书中对照,琢磨出解决办法,不至满头雾水,耽搁了行动的绝佳时机。”

徐文洲心思一转,瞬间想到昨日一群世家子弟携同江南一带的才子入京一事,他顶着险些被眼刀扎穿的后背,镇定站了出来:

“微臣徐文洲,替父亲徐垣,叩谢圣恩。陛下,臣欲再举荐一人,他铺子里藏了诸多孤本古籍,心中亦有山川沟壑。

若得他与父亲联手,再加以朝中诸位翰林等等,定能事半功倍!”

徐文洲举荐的,正是京雅轩的店家,太子费心挖出的落寞世家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