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悦看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悦看书院 > 历史 > 逆转三百年 > 第33章 叔侄议新政,王朝新格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3章 叔侄议新政,王朝新格局!

李正延与楚离风商议完后,心里始终难以平静!自古以来,废黜皇帝的大臣,不是权臣就是奸臣!

若开了这个先河,后世的皇帝,就没有太平日子了。届时,后世皇帝定会拿他的后人泄愤!如此一来,他的香火,很难延续!

经过几的考虑,他决定进宫面圣一次,探探皇帝的口风!若得不到皇帝的支持,他再去争取太后的支持!毕竟,两饶关系已经非同一般了!

次日,李正延以查看功课为由,前来探望皇帝。

“十四叔,你有几没来了,我正有些问题想问你呢!”“哦?皇上有问题,可以问师傅啊!”

“他们都回答不了!”“什么样的问题,竟难住了师傅?”“摄政王与皇帝,谁大?”皇帝突然这么一问,李正延心头一紧,竟不知如何回答。他想起了楚离风的话:摄政王身后事,乃由皇帝定夺。

皇帝你是忠臣,你便是忠臣;皇帝你是权臣,你便是权臣;皇帝你是奸臣,你便是奸臣!按照这种形势推算,李正延不会流芳百世,只会留下千古骂名!皇帝如此一问,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限制皇帝的权利!

然而,李正延作为皇叔摄政王,总要给皇帝留些尊严。于是,他笑着问道:“皇上,你觉得咱们叔侄俩谁大?”

“从家族来论,十四叔是长辈,自然是您大!从朝廷来,朕是皇帝,您是王爷,自然是我大!”

“皇上,你不是挺明白吗?”“可是,十四叔为何替我执掌朝政,我只能听政呢?”“皇上,你年纪还,很多国家大事,你还不懂!你每听政,就是在学习,在成长!等你长大了,十四叔自然把大权交给你!”

“哦,谢谢十四叔!”“咱们叔侄俩,不要这么见外!”“好!”事情已然到了这一步,李正延决定试探一番皇帝的想法,看看他到底有多少心机,是否对自己产生了威胁!

“皇上,十四叔有个问题,也想问问你,好不好?”“十四叔,也有不懂的问题?”‘有啊!”“十四叔请讲!”

“皇上,你觉得没有人管着你,好不好?”“朕玩耍的时候,喜欢有人管着;朕读书的时候,不喜欢有人管着。”

“哦,为什么?”“因为师傅教导过,玩物丧志,非明君所为。所以,朕玩得时候,希望有人管束!”

“读书呢?”“朕读书的时候,是学习先贤的智慧,为日后治理江山做准备,故不喜欢别人管束!”

“嗯,不错!皇上将来定是一位明君!”“真的吗?十四叔?”“真的!不过,仅凭这一点,那是远远不够的!”

“还有什么?请十四叔教教朕!”“十四叔可以教你,但是,你要好好听,记在心里,永远不要去更改,好吗?”“嗯,朕答应十四叔!”

“自秦始皇称帝至今,已历四百多位皇帝,明君所占者少,皇上可知为何?”“不知!”“那是因为皇帝的权利太大,可以肆意妄为,无人可以阻拦!”

“十四叔,朕不会的!”“皇上,十四叔相信你!可是,你能保证后世所有皇帝,都能像你一样吗?”“不能!”

“皇上,你觉得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限制皇帝的权利?”“嗯!”“十四叔,你是不是想好了?”

“皇上,你虽然年纪,但是心智却超于同龄人!”“多谢十四叔夸奖!请十四继续讲,朕很想听!”“好!”

李正延看了看皇帝,略微思考了片刻,道:“自古以来,皇位传承制度,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事关朝廷兴衰!”

“十四叔详细些!”“皇帝的德行,才能,关乎一个国家的命运,亿万百姓的生死!”“如何保证每位皇帝的德才呢?”

“改变皇位传承制度!”“如何改变?”“不立嫡,不立长,不立亲,立贤!”“非嫡非长非亲,朕如何分辨其德才?”

“一来,皇上可以暗中派洒查;二来,皇上可以通过百官匿名推荐;三来,可以通过民间察查。”

“万一,百官收买百姓和察查人员,沆瀣一气,岂不是威胁江山社稷?”“可设督察院,督察皇帝、宰相,与内阁、议政殿共同商议废立皇帝!”

“如此一来,督察院岂不是无法无了?”“督察院受制于监察院,最高品级为正五品。太平时期,督察院没有进入乾清宫议政的资格!”

“如垂好,不会有那么多官员,争先恐后去督察院了!”“皇上所极是!”“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咱们再谈谈宰相的问题!”

“皇上,只有历任皇帝严格遵守现有的制度,宰相的问题便不是问题了!”“十四叔,朕听师傅讲授过唐朝的宰相制度,有些疑惑,请您解惑!”

“皇上,请讲!”“唐太宗实行群相制度,唐玄宗为何实行两相制度?”“唐太宗雄才大略,驾驭群相,不在话下。唐玄宗虽也算是明君,可驾驭不了群相,只能实行两相制,一主一辅。”

“十四叔,我朝实行哪种制度?”“我朝既有唐制又有明制!”“哦?朕不明白!”“内阁负责草拟诏书,参议中枢,类似唐朝中书省。议政殿,负责诏书的复核,有封驳权,类似于门下省。”

“明制呢?”“明朝时期,内阁负责票拟,司礼监负责披红、掌印。两者相互掣肘,保证皇帝的绝对权利!”

“这不是集权吗?如何限制皇帝的权利?”“明朝如此,我朝非也!我朝的披红权在皇帝手上,印玺由文盲宦官、文盲宗室、文盲士兵共同执掌,无法参与机要。”

“这么,朕只有披红的权利,没有用玺的权利?”“是!可远不止如此!”“还有什么?”“皇上批红的诏书,需由议政殿复核,无异议后,方可用玺。否则,议政殿有权驳回皇帝的披红,重新披红!”

“议政殿的权利,这么大啊!为何朕一直都不知道!”“皇上之所以不知道,那是因为这项制度,一直没有坚定的执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