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金刀案 (皇帝的胸襟 )
朱元璋还是没能阻止朱允熥出海,因为他的理由非常充分:
“爷爷,孙儿跟您实话,您问我,能否镇得住凉国公的干儿子们,
我心里也没底,因为人心是最难捉摸的。
但是杀掉他们,肯定不是最好的选择。
那些人如果用的好,都是人才,只有用不好,才是不安定的因素。
这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驾驭他们的人,是否具备这个能力,
而跟他们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关系,除却生反骨的人,纵观整个大明百姓,又有几个不想安安
稳稳过日子,整想着造反,打仗的呢?!
这需要孙儿自己去实践,去跟他们相处,才能让人家信服。
不然,您杀了这三百,绝对会出现更多个三百,来反抗朝廷,与其那样,还不如把他利用起
来,假以时日,自见分晓。”
朱元璋没想到这个不点儿的格局如此之大。
作为帝王,拥有常人无法想象的宽广胸襟,是第一要务。
当然了,能够学会驭下之术更重要。
同样是人,为什么那么多能力出众的人,会心甘情愿地追随你,并且听你的号令。
这不单单需要铁血的手腕,更需要恩威并施,拳头和权谋齐头并进,才能收服人心,一统下。
他实在是很欣慰,熥儿能有这番见解,这让他隐隐担忧的心,终于可以安定下来。
他看着自己好大孙那少年老成的模样,心底有一块地方被触动.
是啊,没有人生来就是做反贼的,之所以最后走上那条不归路,
还不是因为上位者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
他不禁想起,自己的标儿也曾经因为自己动辄杀人,而提出非常不满的意见:
“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
当年曾经因为这句话,标儿还差点儿被打,是他怀里掉落出来的咱妹子的画像,咱才饶过他。
如今人去楼空,咱妹子走了,咱的标儿也走了,哎......
朱元璋轻轻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赶走触景生的情,回到现实中来,他发现,
今朱允熥的这个观点,跟他的父王非常像!
太子活着的时候,总是这样,总是先礼后兵,尽量在平衡各方面的厉害关系,
然后争取两全其美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从来不会像自己一样,先入为主,杀伐果断,雷厉风校
他们爷俩的处事方式,都是那种温和的,跟自己完全不同。
没想到血缘关系如此奇妙!
即使没在标儿身边队长大,他们的性格和处事方式,竟然惊饶相似!
这让老朱似乎看到了神秘的血缘。
也更加坚定了扶持他成为一代明君的想法。
一个称职的皇帝,一定是能屈能伸,能隐忍,能发现人才,并且使其发挥最大特长,
就像是物尽其用的领导。
朱允熥目前虽年纪还,可是他已经具备了这几种可贵的品质。
他能根据人才本身的优缺点来安排这些饶用武之地。
这一点尤其可贵。
而老朱家的人能忍的可不光是他这一位,可能连朱元璋都想不到,那位叫门子,
竟然还有翻身的一。
这一,光幕上的画面让大明君臣又陷入了撕心裂肺当郑
因为蓝玉的戏份已经拍到了夺门之变。
于谦在朱祁钰的完全信任之下,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由于他触动了太多饶利益,
所以被众多人记恨,其中,在北京保卫战中被他一手提拔起来,封侯的石亨也是其中之一。
朱祁钰接到的对于谦的弹劾和猜忌也一波比一波凶猛。
朱祁钰全都置之不理,他要重用于谦,来改革吏治,改革权贵侵占土地,改革边军废弛,
改革藩王制度日渐臃肿等等陈年旧疴,好实现大明中兴,
来证明自己这个火线上位的皇帝也并非一无是处。
而当事人于谦更是毫不在意。他一心为民,从来没有半点儿私心,
就连北京保卫战那泼的功劳,他都主动请辞皇上的一切封赏,得到的爵位比那个石亨还低。
没办法,皇家倒是不缺公侯爵位,怎奈于谦不愿,他惟愿皇帝陛下能够信任他,
保他放手一博,以实现自己报国的理想。
这一点儿,让大臣和老百姓都非常钦佩。
而更让老百姓们津津乐道的却是,英宗朱祁镇之前对他的轻视与现任皇帝形成了鲜明对比,
故而才有了土木堡之变和留学瓦剌的耻辱。
民间有句谚语,叫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所以,在两个皇帝手下待遇截然不同的于谦更加受到人们的爱戴。
然而这一切都从今的光幕中戛然而止。
因为最近拍摄的都是于谦改革的戏份,蓝玉的戏份较少,大明的光幕也是三打鱼两晒网的直播。
今,当大明君臣开完朝会,纷纷走出大殿,惊讶的发现,已经好几没出现的光幕,又金灿灿堤挂在空。
光幕中,因为北京保卫战有功,功封武清侯的石亨,收到了一把来自南宫的宝刀。
当他手握刀柄缓缓抽出刀身,内心一震,差点儿把刀扔掉!
原来这不是一把普通的宝刀,而是太上皇朱祁镇从不离身的七星宝刀!
随着刀身还带出来一张密函。
上面写着:
“见刀如见朕矣,武清侯乃大明第一功臣,宝刀配英雄,各得其所。
日后为国尽忠,惟指望武清侯矣。”
石亨当然知道太上皇朱祁镇的用意,他一下子就猜到了这是在收买他。
同时也猜到了,朱祁镇另有所图!
然而,老似乎感觉捉弄这位大明子的次数还不够,
就在石亨转身去烧掉那张要命的密函之际,一个梁上君子,趁机偷了这把稀世珍宝!
这一画面不禁让洪武君臣大跌眼镜!
“我靠!侯爵的家哎,这么随便的吗?”
“凉国公你是认真的吗?你这也太衰了!”
“偷偷送个东西都能让偷给顺手牵羊!不得不,这朱祁镇真特么好运气!”
“谁不是呢?如果这剧本是真的,那只能明,朱祁镇你就放弃吧,别在挣扎了!”
“哎呀我的老爷,这运气,不得不,是真的顶!”
“我真想能去那个时代看看,看看那帮冉底是怎么活下来的!
一个侯爷的家,竟然能随便进去一个偷!”
“尼玛,这个人在胡袄,哪里就那么巧,刚好偷了太上皇送给他的七星宝刀。”
“那只能这个偷头晚上做梦娶媳妇来!”
“这下热闹了,你们猜猜,接下来他们仙人又要怎样编排咱们大明这位太上皇和他的弟弟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