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悦看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悦看书院 > 历史 > 有个妹妹叫貂蝉 > 第174章 奇怪父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皇甫嵩的葬礼终于开始举校

陵墓在长安东郊。

安葬当下,百官随行,长安城内的几十万百姓,有很多人自发随行,要送皇甫嵩最后一程。

朱儁,射援等人,皆是沉默步行,每个人头上都戴着白巾。

王定也在百官之中,他和王允杨彪等人,都在前面,在他前面的,就是皇甫嵩的亲人。

人群中,朱儁看着王定的背影。

抵达长安这些,朱儁也不是每都呆在皇甫家,白的时候也有在长安城中走动,也拜访过一些昔日的同窗好友。

对于长安的变化,他看的越多,听的越多,就越是吃惊。

而这一切,全都是因为走在前面的那个男人。

“或许是吾老了。”朱儁心道。

昔日他和皇甫嵩,还有卢植一起征讨黄巾军。

卢植前两年已经病死,皇甫嵩现在也死了,只剩下他一人耳。

朱儁有些心灰意冷,感觉自己这几年,活的没有一点意思,争来争去,还不是一场空。

皇甫嵩的棺椁,抬进陵墓中,最后几名工匠,将入口彻底封死。

葬礼一结束,长安城仿佛瞬间就变得冷清。

好些前来祭奠的人,在葬礼结束后,甚至都没有返回长安城,就直接从皇甫嵩的陵墓离开,返回他们来的地方。

陈珪,射援、审配……

很多人都是直接离开,深怕晚了一步,就会被王定留下。

其实,王定根本就没有关注他们。

只是司马朗来禀报的时候,王定才知道,朱儁居然没有离开。

让王定意外,但是王定也没有特意去见朱儁。

朱儁虽然和皇甫嵩是同一时期的将领,但是在王定心中,朱儁的地位没办法和皇甫嵩相比。

而且朱儁也老了,就是他想蹦跶,王定估计他也蹦跶不了多久了。

这个年代,医疗条件太差了,能过六十的,都算是长寿者。

人老之后,生个病,都可能熬不过去。

朱儁孤身一人在长安,就算他对王定还有敌意,也掀不起风浪。

司马朗也只是派了一名探子,在朱儁外出的时候,暗中跟随,只要朱儁没做坏事,也就随他了。

在皇甫嵩下葬之后,黄琬拿着诏书,也是奔赴徐州。

避免徐州那边提前有所准备,之前并未透露。

至少陈珪走的时候,肯定不知道黄琬也会前往徐州。

只不过在黄琬带着诏书,出了长安之后,估计很快就会被人所知道,在根据他所走的路线,应该也能猜测到黄琬道目的。

王定有些好奇,到时候在徐州的刘备,在得知黄琬前来接替陶谦,他会是什么表情。

还还不会三让徐州,甘不甘心替黄琬做嫁衣。

对于这次让黄琬出任徐州牧,王定在刘协面前的那一番话,确实没有错,也都是站在刘协这边,替刘协考虑。

但是同样,也是在为王定自己考虑。

这一步棋,最大的获利者是王定。

黄琬被弄出长安,王定无需担心对方再给刘协煽风点火。

另外黄琬去了徐州之后,不管能不能控制徐州,总归是能给曹操刘备添点乱。

如果黄琬能真的控制徐州,对王定来,也更加有利,绝对比落在曹操或者刘备手里要好。

这三人中,无疑是黄琬最好对付。

不管曹操还是刘备,都是枭雄。

陈圭一路走的很急,还特意绕开兖州,从洛阳向南入荆州,再穿过豫州,最后回到徐州。

正好与黄琬选的路线一致,二人都不想经过曹操的地盘,担心会被曹操扣押。

至少目前,荆州的刘表和豫州的袁术,暂时和陶谦没有冲突。

而且陶谦和袁术之间,其实还有联系,双方可以是同盟,一起抵御曹操。

虽然陈珪先走一日,但是他年纪更大,路上的速度不算快,还是半路上,被黄琬给追上了。

黄琬也干脆,不在隐瞒,跟陈珪表明,自己是前往徐州,接替陶谦,希望能够得到陈珪的帮助。

陈珪自然是一脸笑着点头答应,只是心里如何想的,外人就不知道了。

第二再上路的时候,陈珪的队伍中,就莫名少了一个人。

王允重新上任,站在朝堂上,他很是活跃。

王定尽量让自己和王允少碰面。

二人是父子,可是立场却不同。

王定是绝对不可能真的站在刘协那边,真的一心一意为刘协付出。

这是一个薄情寡义的帝王。

不管王定为他付出多少,也不会得到刘协的感恩。

王定每都在军营中,长安城内的事情,则是由司马朗贾诩来负责,有什么重要的消息,司马朗回第一时间告知王定。

不过几时间,王定就听司马朗,王允多次找贾诩的麻烦。

善于明哲保身的贾诩,这次是真的受了无妄之灾。

虽然贾诩身上,早已烙着王定的标签,但是平日里在朝堂上,贾诩也是少多做,只负责他应该负责的事情,其余的事情一概不管。

但就算如此,王允也是盯上了他。

不是贾诩的工作有问题,只因为贾诩是他儿子的人。

反正有事没事,王允就是要挑贾诩的刺,也就是贾诩,在面对王允诸多刁难,还能在朝堂上立足,真的把柄,就没被王允抓到过一次。..

王允也只能是在嘴上,上几句,想要惩处贾诩,他暂时还没办法。

只是几日时间,王允就一跃取代了其他人,成为刘协最信任的大臣。

每次入宫,都无需宦官禀报,可直接入宫面见刘协。

这绝对是大汉如今,最奇怪的一对父子。

明明是父子关系,可是朝堂上,所有人却认为他们是对立的。

一个司徒,一个车骑将军,若是这对父子能够连心,朝堂上绝对没有其他人话的分。

但事实却是,这对父子让朝堂上的大臣无比安心,就连刘协这几,吃饭都更香了。

有王允在,仿佛王定就不是威胁了。

王定也喜欢看到这种情况,他并不想过多的出现在刘协以及其他大臣面前。

现在这样正好,他可以安心训练兵马。

新兵大比的时间,已经确定下来,就在三日之后。

所有人,早已摩拳擦掌,就等新兵大比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