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承光站在空间的能量矩阵前,指尖轻触全息投影的控制界面,灵泉的实时数据在视网膜上跳动。玉佩在胸前微微发热,与矩阵中心的灵泉矿石形成共振,这是他成为新一代管理者的第七,也是首次独立调试空间的时间流速。
“承光,”沈明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穿着木材厂的工装,口袋里露出半截灵泉检测笔,“纺织厂的智能车间需要新增三条灵泉纤维生产线,但省工信厅要求现场验收。”
“按‘旧机器翻新’方案处理,”沈承光调整矩阵参数,将时间流速维持在1:300,“让陈川在设备表面喷‘锈蚀剂’,实际核心模块用灵泉松木加固。验收时安排‘老技工’演示‘手工校准’,用木锤敲击的节奏传递能量频率。”
沈明辉点头,工装袖口的灵泉草刺绣随动作轻晃——那是沈默兰亲手缝制的能量屏蔽符。他忽然想起沈默轩临终前的叮嘱:“承光比我更懂科技,但别忘了老手艺的根。”
与此同时,沈默兰在纺织厂接待省非遗保护中心的专家。她身着蓝布衫,领口别着灵泉草编织的胸针,带领专家参观“传统纺织区”。木织机的“咔嗒”声中,沈承玉正在演示“九九八十一梭”法,织机内部的灵泉动力模块被伪装成“祖传铜制齿轮”。
“沈厂长,”专家指着布料上的然色斑,“这种‘云纹’是如何形成的?”
“是用西山的野果染的,”沈默兰递上灵泉草泡的茶,“染缸要埋在灵泉井旁的土窑里,吸收地气三个月。”茶杯底部的符文在专家低头时一闪而过,那是陈建国设计的“记忆干扰”符号。
陈建国在木材厂的研发中心,指导林夏调试“仿生木纹打印机”。屏幕上,灵泉树脂的分子结构与百年老木的纤维模型重叠,林夏的指尖在键盘上飞舞,编写着“自然老化”的算法:“陈叔,这样打印的纹路能通过碳十四检测吗?”
“再加些虫蛀痕迹的随机变量,”陈建国往树脂里混入灵泉草粉末,“记住,完美的伪装总有瑕疵。”他的工具箱里,沈默轩的旧凿子与3d打印喷头并列,象征着新旧技术的融合。
沈承光在地下室召开首次家族会议,全息投影显示各产业的能量指数。张明负责的县志修订项目进展顺利,“灵泉”词条被归入“民俗文化”类别;陈川的木材厂智能防腐木通过欧盟认证,对外宣称“传统炭化技术升级”;林夏的“灵泉链”完成首批非遗数字藏品铸造,每个藏品都嵌入微量灵泉矿石碎片。
“省地质队的最新报告显示,”沈承光调出雷达图,“西山的异常磁场被认定为‘花岗岩侵入体’,这要感谢陈叔的矿石干扰层。”
“干扰层只能维持半年,”陈建国敲击桌面的灵泉矿石,“我们需要在山顶建个‘气象观测站’,用电磁设备合法干扰监测。”
沈默兰点头:“民俗馆的‘灵泉文化节’下月开幕,正好配合观测站奠基,转移注意力。承光,你以‘技术顾问’身份出席,别暴露管理者身份。”
会议结束后,沈承光独自来到空间的“历史区”,抚摸着沈默轩的木工工具。工具柄上的刻痕与他记忆中的触感重合,忽然想起老人教他识别灵泉松木的场景:“承光,好木头会呼吸,灵泉松木的纹路里藏着山风的声音。”
他取出沈默轩的笔记本,对照着能量矩阵图,发现“木工术语”与现代科技的对应关系:“穿带榫”对应能量传导轴,“走马销”对应空间锁扣。这种跨时代的密码让他既惊叹又感慨,原来秘密的传承早已超越时间。
深夜,沈承光来到灵泉边,将沈默轩的旧工牌浸入水郑工牌上的照片逐渐分解,露出底下的微型灵泉矿石——那是老缺年伪造身份的关键。水面泛起涟漪,倒映出沈明辉在林场偷运松木的背影、沈默兰在纺织厂应对检查的冷静、陈建国在木材厂雕刻伪装的专注。
“爷爷,”他对着灵泉低语,“您秘密是活的,现在我终于明白——它在每个饶呼吸里,在每道伪装的纹路里,在每次危机的应对里。”
玉佩突然发烫,灵泉水面浮现出明代农官沈遇春的影像,对方抬手示意,指向空间深处的岩穴。沈承光顺着指引走去,发现岩穴石壁上新增了发光的纹路,与沈默轩笔记本中的榫卯图完全吻合。
“这是……”他摸出玉佩,纹路与石壁共振,岩穴顶部缓缓降下一个木盒,里面装着明代农官的传承玉简。玉简上的铭文与玉佩纹路交织,形成新的能量图谱。
“承光!”陈建国的声音从对讲机传来,“纺织厂的外资客户突然要求参观核心车间,沈默兰需要支援!”
少年握紧玉简,转身走向空间入口。灵泉雾气自动凝结成阶梯,他的倒影与沈默轩的影像在雾中重叠,仿佛两代管理者的并肩前校
外资客户在纺织厂门口下车时,沈承光已换上“技术顾问”的白大褂,口袋里装着灵泉雾气发生器。他故意在客户面前掉落钢笔,笔尖的灵泉墨水在地面形成微的能量屏障,干扰对方的智能眼镜扫描。
“抱歉,”他笑着捡起笔,“老毛病了,钢笔总漏墨。”
客户的翻译看着地面的墨迹:“这颜色很特别,像是某种矿物质。”
“是西山的页岩灰调的墨水,”沈承光引导客户走向“传统工艺展示区”,“我们的技术都藏在这些老物件里。”他指向木织机,沈承玉正在用灵泉草擦拭齿轮,“您看这保养方法,三百年前的老匠人就是这么做的。”
参观结束时,客户对“传统工艺”赞叹不已,却没发现智能车间的核心区域始终被灵泉雾气笼罩。沈承光看着对方的车驶出厂区,摸出玉简,上面的铭文在月光下显现出“隐秘如泉,源远流长”的字样。
回到地下室,沈明辉正在分析玉简数据:“这可能是古代农官的能量调控手册,里面提到的‘泉脉十二阵’,对应我们现在的十二个能量节点。”
“陈叔,”沈承光转向陈建国,“明开始调试十二阵,用灵泉链技术重新激活。林夏,铸造十二枚‘灵泉阵’数字藏品,每个藏品对应一个节点,用区块链技术锁定控制权。”
林夏在虚拟屏幕上构建藏品模型:“叔,藏品描述就用‘明代农官秘传阵法’,保证吸引眼球。”
沈默兰递来灵泉草编织的锦囊:“每个藏品里放一撮灵泉草,买家只会觉得是‘文创彩蛋’,不会想到是能量钥匙。”
凌晨时分,沈承光再次来到灵泉边,玉简与玉佩共鸣,在水面投射出完整的能量矩阵。他看着矩阵中心的灵泉,忽然明白,新的管理者不仅是秘密的守护者,更是传承的创新者——用科技的语言翻译古老的智慧,让灵泉的脉动与时代的心跳同频。
远处,木材厂的“气象观测站”奠基仪式正在筹备,纺织厂的“灵泉文化节”海报铺满街道,灵泉链的数字藏品在区块链上悄然流转。沈承光知道,这只是开始,沈家的秘密如同灵泉,将在新一代的守护中,继续在暗处滋养万物,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