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悦看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悦看书院 > 历史 > 盛唐华章 > 第950章 往后姐姐罩着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50章 往后姐姐罩着你

吉庆回到长安之后,给礼部提了个要求,每都要把新来的良家子名单报给自己核对,以免出现纰漏。

这个理由看起来冠冕堂皇,尽职尽责,实际上是吉庆想要第一时间掌握杨玉环进京的消息。

今共有六名良家子进京报道,在放衙(下班)之前,王员外郎派遣了一名胥吏把整理好的名单送到内侍省,交给吉公公过目。

作为礼部尚书的东方睿被韦兰的弹劾搞得焦头烂额,这段日子一直在四处走动与同僚攀关系,无心过问采选之事;吉庆是皇帝指定的协同采选宦官,礼部的相关人员自然唯命是从。

内侍省拿到名单之后又来到两仪殿,恭恭敬敬的交给了正在侍奉圣饶吉庆。

“这是礼部刚刚送来的名单,请公公过目。”

李瑛此刻正在巨大的沙盘前研究徐州的地形,并没有干涉吉庆的私事。

吉庆接在手里拆开,另一只手示意太监退下,看完之后喜出望外,快步走到李瑛身后。

“启奏圣人,甄娘子进京了!”

“来的挺快嘛!”

李瑛背负双手,微微一笑,浑身不出的舒坦。

经过两年半的绞尽脑汁,杨玉环终于能够以崭新的身份入宫,光明正大的陪伴在自己身边了。

“要不然圣人明就举行采选?”吉庆陪着笑脸问道。

李瑛捻着胡须道:“她刚刚进京,不必急于一时,免得惹人生疑,你先去礼部探探动静再。”

“奴婢遵旨!”

吉庆弯腰领命。

趁着圣人吃饭的时候,吉庆带着五六名随从走出承门,徒步来到了位于皇城中央的礼部衙门。

礼部的官差大部分已经下班回家,只有一些夜间当值的官吏留守。

听内侍省的吉公公到来,当值的礼部主事急忙出迎:“时近傍晚,不知公公驾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吉庆道:“你忙你的便是,咱家来看看你们礼部招待良家子的饮食如何?”

虽然吉庆这样,但这名主事却不敢怠慢,亲自带路把吉庆送到了良家子起居的寝院,方才告退站在院子外面等候。

此时日近傍晚,正是良家子吃晚饭的时候。

一百多名少女正在偌大的厅堂中用膳,叽叽喳喳声此起彼伏,犹如群鸟开会。

杨玉环和裴悦君坐在一张桌子上,面前摆着算得上丰盛的饭菜,三菜一汤,有荤有素,搭配的相得益彰,看得出来礼部的厨子下了功夫。

这帮娘子们将来可是要陪伴圣驾之人,知道里面会出几个嫔妃、几个婕妤,得罪她们简直是世上最愚蠢的事情!

因此礼部派了最好的厨子来伺候这帮良家子的饮食,尽量做到干净卫生,色香味俱全。

身穿紫袍的吉庆在六名太监的簇拥下犹如众星捧月,怀抱拂尘走进了厅堂。

在这个社会之中,你可以不认识某个大人物,但必须明白官袍的等级。

在大唐王朝之中,最尊贵的颜色除了皇帝穿的黄色之外,就是三品以上官员才能穿的紫色,能穿上这种官袍的人物基本上都是跺跺脚长安城都要晃几下的牛逼人物!

“见过公公!”

在厅堂里打扫卫生的侍者、做材厨子、做面食的妇人纷纷点头哈腰的施礼,脸上带着敬畏之色。

大部分良家子都在复选的时候与吉庆见过面,反而都知道他的身份,当吉庆走过身边的时候,纷纷起身施礼。

“见过吉公公!”

“吉公公吉祥!”

“坐坐坐,都吃你们的……”

吉庆满脸笑容,慈祥的就像一个长辈,“咱家来看看礼部供应的饮食如何?”

“既干净又美味,色香味俱全,不愧是皇城里的厨子,比我家厨子做的好吃多了!”

上百名良家子一致送上好评,对礼部的饮食交口称赞。

虽众口难调,但礼部采用的是自助餐的形式,厨子们准备了十几种菜品,有荤有素,有炒菜有汤菜,还有各种粥类,让这些尊贵的良家子们自行选择,自然是一片赞颂。

吉庆也不是当真来检查饭材,只是象征性的看了看,随后便看似闲逛实则有心的走向正在吃饭的杨玉环。

“见过吉公公!”

杨玉环急忙起身施礼。

旁边的裴悦君也站起身来跟着施礼:“见过公公。”

吉庆假装和杨玉环不熟的样子:“咱家没记错的话,你应该是来自河北安喜县的甄娘子是吧?”

杨玉环莞尔笑道:“回公公的话,女子确实姓甄,不过我的籍贯是河北定州无极县。”

“哦……对对对,定州无极县!”

吉庆拍了拍脑门,“你看我这脑子糊涂了,无极县嘛,甄氏的聚集地,甄洛的故乡。”

“公公过奖了,女子不敢当。”

杨玉环抿嘴一笑,脸上写满了羞怯,仿佛两个陌生人在客套。

吉庆又问:“你是怎么来的京城?”

杨玉环道:“是令狐侍郎派了几名胥吏把女送到长安的,我阿耶甄士良也陪我一块来到了长安。”

“你阿耶住在何处?”

吉庆笑吟吟的追问。

杨玉环道:“光福坊来福客栈。”

“嗯。”

吉庆微微颔首,表示自己知道了。

杨玉环看到吉庆准备离开,心血来潮的替裴悦君话:“吉公公,这位裴娘子心地善良,心慧手巧,能否在圣人面前帮她美言几句?”

吉庆上下打量了裴悦君一眼,不得不确实是个美人儿,“你叫什么名字?”

裴悦君急忙起身:“我叫裴悦君,籍贯是河东闻喜县。”

“裴氏出身啊?”

吉庆微微颔首,“你父亲是何身份?”

在整个大唐,河东裴氏牛逼的人物一大堆,裴行俭就不了,开国时期还有个宰相叫裴寂。

到了李隆基时期,河东裴氏更是风生水起,除粒任过宰相的裴耀卿之外,还有裴巨卿担任鸿胪卿、裴敦复担任光禄卿、裴元礼担任御史中丞……

可惜姓裴的这帮家伙站错了队,选择了武灵筠母子,差点被李瑛给一锅端了,裴巨卿、裴元礼、裴敦复全部被斩首于东市刑场。

就在世人以为河东裴氏大势已去的时候,谁知道裴宽又强势崛起,接替张九龄成为了新一任中书令。

而在家赋闲了一年的裴耀卿也被重新起用,出任中书侍郎。

另外还有原先担任光禄少卿的裴冕出任岭南布政使,成为一方主官。

河东裴氏就像野草般一茬接着一茬,烧不尽割不完,家族势力完全不输如日中的京兆韦、杜,更是远在河东薛氏之上。

裴氏如此牛逼,吉庆自然要问清楚这个裴悦君的身世。

裴悦君莞尔答道:“家父裴冠,目前在绛州夏县担任县尉,岭南布政使裴冕是我的叔父。”

吉庆恍然顿悟:“怪不得知书达理,原来是裴布政使的侄女,咱家知道了。”

裴悦君嫣然笑道:“公公过奖了,女子不敢当。”

随后,吉庆带着随从离开了礼部衙门,一百多名良家子继续吃饭。

“甄姐姐跟这位吉公公很熟吗?”

裴悦君一边喝汤,一边感激的询问对面的杨玉环。

杨玉环莞尔笑道:“还行吧,吉公公采选的时候遇上大雨,在我们家里借宿了一夜,因此能得上话。”

裴悦君羡慕不已:“听吉公公是三大内的二号宦官,能够在姐姐家里下榻,这可是大的造化。”

杨玉环莞尔笑道:“一切听由命吧,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没有也强求不来。”

裴悦君道:“礼部的官员如此重视姐姐,这位吉公公也与姐姐有不解之缘,姐姐长得又胜过仙,一定会被圣人看上。”

“我若是被圣人看上了,一定会向圣人举荐妹妹。”

杨玉环温柔的握着裴悦君的手掌,“等进了宫之后,咱们也好有个照应。”

裴悦君笑道:“多谢姐姐关照,我听由命了,咱们女人就是这样,一切都由家里做主,半点由不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