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悦看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悦看书院 > 科幻 > 黑科技的大国航天 > 第二百零三章 信息化战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零三章 信息化战争

“实际上,和定型生产后就很少进行更改的二代机和三代机不同。”

张星扬继续给黄老进行科普道。

“四代机的研发定型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即使我们初步定型了之后,很多细节其实还有优化的地方。”

“在生产的过程之中,也会随时对战斗机进行生产调整。”

其实四代机上很多东西,后续都还有改进的空间。

就比如相控阵雷达、航电设备、隐身涂层等等都在进行下一代的研制工作。

一旦完成了更先进设备的研发,随时都要进行系统整合验证。

张星扬他们的设计团队将会是长期存在的。

并不会出现感觉自己已经下无敌,然后拆除掉自己的四代机生产线这样的情况。

虽然鹰酱拆除f-22生产线,实际上是由很多不同因素决定的。

但是不可否认,这样傲慢的心态确实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我们岂不是每年换装的四代机还不太一样?”

黄仲平有些诧异地道。

这件事对于还没有完成信息化改编的空军来,也是一件有点难以置信的事情。

对于机械化水平的军队来,装备之间是要保持一致,才能够做到使用上的一致。

差异化的装备,很有可能带来一定的问题。

比如在沟通上,在配合之上都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有什么问题吗?”

张星扬有些不太理解的问道。

习惯了后世智能化星表军队的张星扬,显然对机械化部队的构造理念,不是那么熟悉。

以至于双方之间,出现了一点理念上的偏差。

“装备不一样,会带来一定的麻烦。”

黄老的措辞还是比较保守的。

实际上,这何止是麻烦!

不同的装备之间的协调配合问题,简直是一场灾难。

君不见,使用万国牌军火的阿三们,每年因为装备不统一的问题,要出现多少的事故。

虽然阿三本身的军工实力也有些问题,但是也可以看出这些不同装备给后勤保养部门带来了多大的压力。

“在协调指挥上,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黄老知道张星扬可能是不太清楚军队指挥上的一些细节。

所以给他展开来讲了讲。

“一般来,空军编组都是采用双机编队或者是三机编队。”

“按照你刚刚的法,我们每一批次接收的装备都不太一样。”

“那么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同样的四代机编组,但是能够承担的战斗任务强度却不相同。”

“这就会指挥过程带来许多无形之中的压力。”

张星扬这时候,也已经明白了黄老所的意思。

航空兵每一个的作战单元是由两架或者是三架战斗机构成的飞行编队。

在二代机和三代机时代,因为飞行型号更新没有那么快的缘故。

同样型号战机编组起来会容易很多,每个编组的战斗力即使有飞行员个人因素在内,战机性能差异也不会很大。

但是四代机更新速度快,就带来比较严重的问题。

可能换装时间仅仅是相差了一年,但是两批战斗机之间的性能差距就很大了。

“这个问题,我们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张星扬皱着眉头道:

“我们仅仅能够尽量在换装,对同一部队之中的战机进行统一。”

这是张星扬想出的不是办法的办法。

因为未来的二十年时间,将会是国内科技爆发式发展的时间。

无论是材料加工技术还是雷达技术,亦或者是电子技术都会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增长。

每一年的时间,电子技术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更新换代。

至于相控阵雷达方面,因为氮化镓和砷化镓技术的发展,也会有极其大的进步。

“空军方面的信息化改造还没有全部完成吗?”

“如果完成信息化改造,这种情况会好很多吧?”

张星扬有些不解地问道。

军方的信息化进程,实际上应该是从好几年前就开始预备推进了。

但是受限制于各种各样的问题,进度一直不是很快。

张星扬也不是很清楚目前空军方面的信息化进度到底是怎么样的。

“信息化这件事,你也知道。”

黄仲平思考了一下道:

“我们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参考对象,现在世界上为数不多完成了信息化的就只有鹰酱。”

“但是他们信息化的具体情况,我们不得而知,只能够通过一步步摸索来前进。”

信息化战争,很大程度上更加考验军队的总和作战能力。

战争形势,从过去单一由陆军主导的格局,转化成为陆、海、空、、电一体化战争。

强调各个兵种之间的配合能力。

这就要求指挥中心,要对自己手上的每一个基础的作战单元有着足够的了解。

知道他们能够承担什么强度的作战任务。

传统的机械化战争之中,大型战役内,指挥中心能够指挥到的基本单位最多也就到连级。

但是信息化战争之中,要求指挥中心能够直接对接到每一个班。

事实上,在拥有智能化辅助战争助手的时候,战争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将显示在指挥中心之内。

战争的每一次进步,看似是装备的进步。

但是最后实际上还是在指挥上的更加细化。

“目前我们的卫星系统发展了之后,信息化进程应该加快了不少吧?”

张星扬想了一下之后道。

在今年的时候,北斗二期工程已经完成了建设工作。

在半个世界岛以及周边的海域之中,都已经覆盖了北斗导航卫星的信号。

虽然距离全球导航系统的建设成功,还差最后一步。

但是对于目前国内的军队来,这样的覆盖范围勉强也够用了。

“实际上在最近几年,信息化建设速度已经非常迅速了。”

黄仲平回忆着过去数年之中不断接收的各种各样电子设备道:

“尤其是各种北斗定位系统,基本上都已经对每一架主力战斗机进行安装。”

和陆军以步兵班为基本建设单元不同,空军的一架战斗机就是他们的基本单元。

完成了北斗改装之后,每一架战斗机的大概位置就能够显示在指挥中心之郑

而在过去这一项工作的实时更新是很困难的。

两人在紧接着的时间之内,又聊了聊未来空军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问题。

终于在花费了两个时之后,张星扬终于将对于四代机恋恋不舍的黄仲平给送走了。

在临走的时候,黄仲平还着让张星扬给他们几架四代机,哪怕是验证机也没事。

好不容易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开始处理之前的一些事情的时候。

就好像是老爷不想让张星扬做一些简单工作一样。

袁媛抱着厚厚一叠文件,走进了张星扬的办公室。

袁媛是在红外侦察卫星发射升空之后,专门负责协助张星扬处理红外卫星的相关事情。

“张总师,这是刚刚传回地面的红外数据。”

“我们刚刚发现了几个不太寻常的红外热源。”

袁媛一边将手中的几份重点报告抽出来递给张星扬,一边道。

一般来,能够让卫星从太空之中发现的特殊热源,基本上都是一些军事目标。

虽然一些大型的工厂或者是热电厂也会出现极强的热源,但是这种热源一般都是很稳定的。

不会在短时间之内出现波动的情况。

红外侦察卫星内部的计算机系统,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的识别,将这样常规的热源进行筛除。

张星扬快速地扫了几眼自己手上的报告。

发现这几个热源的特征,都很有意思。

比如,第一个热源出现在西伯利亚东部靠近白令海峡的位置,热源特征十分猛烈并且移动十分迅速。

张星扬一眼就能够看出来,这肯定是大毛在进行新的弹道导弹实验。

从红外轨迹很判断,最终的弹着点是在靠近北冰洋的一座无群上。

在算了一下之后,张星扬发现他们这一次发射的虽然不是高超音速导弹,但是整体的速度也不是很低。

“大毛他们在超燃超压发动机上,比起我们还是有一点优势的。”

张星扬感慨了一下之后,看向邻二个有意思的热源特征。

如果第一个热源特征距离高超音速导弹,还有那么一些距离。

那么这一个热源特征,明显就是高超音速导弹。

只不过似乎在飞行的最后阶段失败了,并没有击中任何目标,凌空爆炸了。

当然,张星扬也不太敢下定论他是真的出现了问题,这一点还需要别的证据来进行佐证。

“鹰酱的高超音速导弹研发进度还挺快。”

张星扬用略带调侃地语气,看了看自己面前的袁媛之后道。

随后有些严肃地看向了最后的几张报告。

如果刚刚那些热源特征,都有些不足为虑的话。

那么接下来这个,确实是有些麻烦。

这两张报告之上的热源特征,相比较于刚刚的两份,实际上并没有那么明显。

如果不是壹零壹卫星研究所他们所开发的红外探测仪敏感度十分高,可能这两份热源特征报告就错过了。

第一份热源出现的时间和位置,张星扬很熟悉。

就是他们刚刚结束的四代机飞行的区域和时间。

“这一份数据报告,有多少人看过?”

张星扬在思考了一分多钟之后,抬起头来,右手拿着国产四代机的热源报告问道。

“这一份报告,除了记录数据的刘,只有我见过。”

突然严肃起来的张星扬,让袁媛吓了一跳,不过还是出了见过这份报告的人。

张星扬看到被自己吓到的姑娘,也有些不太好意思,笑了一下道:

“没什么,我就是随便问问。”

随后将这份报告随手塞在了一大叠文件之后,看起了最后一份有些可疑的报告。

最后一份热源报告的时间,基本上和张星扬他们进行四代机首飞的时间相吻合。

甚至于热源特征信息都很接近,只不过位置相差甚远。

位于地球另一端,鹰酱的一个机场附近。

张星扬刚刚看完威龙的热源监测报告,这时候一眼就看出来,这肯定是f-22的热源特征报告。

实话,张星扬还是有些诧异。

没想到在20年代之前,被吹到上的最强战斗机。

在这个设计研发阶段,对于热源特征的处理会这么差。

结果就出现了,在卫星眼皮子底下,进行f-22试飞工作的情况。

“看来,他们的战斗机巡航速度比我们慢很多啊。”

张星扬在仔细计算了一番热源特征数据之中的时间和距离之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实际上,从报告之中侦察到的数据来进行推算,对方战斗机的平均速度也就在1.3马赫左右。

虽然也算是越过了超音速巡航的门槛,但是明显距离真正走入门内,还有一段比较远的距离。

而且从红外侦察卫星得到的路线图来看,对方在超音速状态之下的机动性能也不是特别好。

在高速状态下转弯,还是需要进行比较长的一段距离。

在心里暗暗吐槽了一番之后,张星扬对着自己面前的袁媛道:

“这几份报告很重要,接下来国安的同志,可能要找你谈个话。”

“不要太紧张。”

虽然反导卫星部门,也是属于军事单位,但是毕竟也有着很浓厚的科研部门背景。

所以有不少人其实都是科研人员和行政人员。

虽然也有一定的保密意识,但是还是需要再强调一下。

(本章完)